第75章 李青行为

青红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板书小说网 www.banshu.net,最快更新我在大明长生久视最新章节!

    “援助瓦剌,此事无需再议!”

    苍老却坚定的声音在大殿回荡,刚还吵闹的大殿立即安静下来,所有人都闭了嘴,有些不可置信地看向龙椅旁的张皇太后。

    谁也没想到,这位皇太后在临朝的第一天,就能说出如此霸气之言。

    要知道,就连先帝,也很少如此过。

    群臣不由默在那儿,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应对。

    杨士奇最先反应过来,当即下拜,朗声道:“太后圣明,臣附议。”

    他这一发话,刚才反驳张辅的郭琎几人,不由脸色难看起来:娘的,背后捅刀子是不?

    在朝堂上要什么脸啊……杨士奇心说。

    本来战略目的就是争取张皇太后,如今人家刚发出第一项政令,要是就竭力反对,那还争取个屁呀。

    “太后圣明。”杨荣、杨溥紧随其后。

    他们都是历经数朝的人精,察言观色、权衡利弊的本事早已炉火纯青,根本不用过多思考。

    于谦见状,也不再出头。

    群臣见大势已定,纷纷拜道,高呼圣明。

    就这样,援助瓦剌的政令,在张皇太后的主张下,确定下来。

    张辅趁热打铁,推荐于谦主导,张皇太后欣然同意。

    ……

    小朱祁镇全程没发话,因为压根没人询问他的意见,除了上朝时的“太子千岁。”,下朝时的“太子千岁。”整就是一个吉祥物。

    他多少有些失落,但想起父皇临终前的嘱托,他选择了沉默。

    ——在没有搞懂朝局之前,不要指手画脚,多看,多学,多思考。

    散朝前。

    三杨促请张皇太后移驾御书房,共同处理政务。

    张皇太后婉拒,三杨竭力促请,一口一个为了江山,一口一个为了社稷。

    张辅哪里看不出来,三杨这是借机亲近皇太后,以达到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目的,

    但,他没有借口出言反对。

    内阁在获得票拟权之后,地位、权势皆上了层楼,不再是纯粹的皇帝秘书,但也只是有了行事权,并没有决策权。

    他们办事,还得经过皇帝同意。

    而先帝,将这个权力给了张皇太后。

    三杨这么做合乎情理,莫说张辅,于谦也没有理由反对。

    张皇太后推辞不过,移驾御书房。

    ~

    东宫。

    “太子,你不舒服吗?”于谦问。

    小朱祁镇摇头:“我…我有些困。”

    他没说实话,心里话要藏着,父皇告诉他的。

    于谦没多想,“那就休息一会儿,回头臣上禀皇太后,看能不能将早朝推迟一些。”

    “嗯,谢谢老师。”小家伙点点头,爬上床,合衣躺下。

    于谦也在愁,他对三杨没什么好感,无他,官僚主义太重。

    除了杨溥还好些,杨士奇、杨荣,都是搞圈子、收受贿赂的好手,还超会巴结人,个人操守几乎没有。

    三人是建文旧臣,却能一直屹立不倒,且被重用,可见一斑。

    杨荣在朱棣进京的第一时间,就竭力巴结,献计献策。

    杨士奇更是不遗余力地抹黑自己的引路人,方孝孺;

    对恩师非但没有感激,还恩将仇报,为很多人不齿。

    三人算得上能臣,但他们绝不是良臣。

    他们大多时候,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之所以做出一番事业,是因为有英主,要是君主不英明,焉知他们不会投其所好,做出危害江山社稷之事。

    …

    御书房。

    杨士奇趁着张皇太后疲倦,品茶的机会,拱手道:“太后为先帝母亲,太子祖母,尊贵无比,也是皇家最显赫的人,代表的是天潢贵胄,然……”

    顿了下,“太后娘家却过的贫苦之极,这实在是……太后高风亮节,不愿谋私,可您代表的是皇家啊!”

    杨荣接言道:“如今大明昌盛富饶,供养几个外戚,九牛一毛都算不上,历来外戚封爵都是常有的事,太后无需心存忧虑。”

    张皇太后怔了怔,不动声色道:“你们的意思……?”

    “太后的两个弟弟才华横溢,品性上佳……”

    巴拉巴拉了一堆,最后道:“可封侯爵,谋个官职。”

    这话在朝堂上没法说,不是他们拉不下来脸皮,是怕张皇太后拉不下脸,人情要送,就要送到位。

    现在只有几人,话就好说了。

    三人一副:只要您开金口,就包在我们身上了。

    张皇太后沉默下来,坦白说,娘家人过得并不差,称不上大富,但跟贫苦完全不搭边。

    况且,自家人知自家事,自己两个弟弟什么德性,她比谁都清楚。

    但,到底是自己弟弟……

    半晌,她开口道:“封侯太过了,他们无功于社稷,封个伯爵吧,至于官职…莫要再提。”

    “太后一心为公,臣等佩服。”三杨满脸钦佩。

    人情送到了也就成了,至于太后封什么,他们并不在乎,三杨在意的是张皇太后本人。

    搞定了张皇太后,下一步就得搞于谦了。

    他们倒是想搞张辅,但张辅太牛了,只能先挑软的捏。

    杨荣谏言道:“太后,援助瓦剌之事,于谦一个人怕是忙不过来,杨尚书是兵部的尚书,对兵事很擅长,不若让他和于谦共同办理。”

    杨士奇是当事人,不好说话,只是竖起耳朵听着。

    不料,张皇太后却轻描淡写的说了句:“于谦一个人就够了,杨阁老是三朝元老,这些国家政务就够忙的了,本宫还要多赖杨阁老呢。”

    三杨:(⊙o⊙)…

    这一幕,怎么这么熟悉呢?

    旋即,他们明悟了:这不就是李青行为吗?

    ——收了好处,不办事!

    出了御书房,三人对视一眼,皆读懂对方的意思:这老太太不简单!

    ……

    日子一天天过着,张皇太后考虑到孙子正在长身体,便把朝会推迟到了辰时,将早午朝连在一起,一并开了。

    大明似乎又重新步入正轨,各衙门都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至少表面上如此。

    转眼,二十七天丧期将临,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的朱瞻基,到了大行前夕。

    是夜。

    小朱祁镇去了后宫。

    他没去找皇奶奶,而是去找了母后孙氏。

    孙氏见儿子主动来见她,不由心花怒放,亲热道:“镇儿,让母后好好看看你,可想死母后了。”

    她拉着儿子嘘寒问暖,但儿子对她却没有很亲近。

    “母后,儿臣来有事。”他伸出小手,“殉葬名单呢?”

    孙氏笑容一僵,讪讪道:“母后随你一起去见皇太后。”

    “儿臣要亲自交给皇奶奶。”小家伙儿很坚持。

    “到了坤宁宫母后就给你好不好?”孙氏妥协道。

    “嗯…好吧。”小朱祁镇点头,“母后,我们去找皇奶奶吧。”

    孙氏张开双臂,“来,母后抱着。”

    “不用了,儿臣已经长大了。”小朱祁镇眉头皱着,似乎很不喜被当做小孩子。

    孙氏尴尬地收回双臂,“那走吧。”

    到了坤宁宫门口,小朱祁镇再次讨要:“母后,殉葬名单给我。”

    孙氏无奈,取出信封交给儿子,催促道:“我们快进去吧。”

    ~

    儿子天亮就要下葬了,张皇太后枯坐在书案前,双目无神。

    “孙儿(儿臣妾)参见皇奶奶(母后)。”

    张皇太后回过神,无视孙氏,朝孙子道:“镇儿,到奶奶这儿来。”

    小朱祁镇上前,递上信封:“皇奶奶,这是殉葬名单。”

    “嗯。”张皇太后接过,交给一旁侍候着小黄门,“去办吧。”

    “奴婢遵旨。”小黄门答应一声,行了一礼急急去了。

    孙氏见状,心下松了口气,紧张的神色放松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