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儒将风度

崛起的石头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板书小说网 www.banshu.net,最快更新庶子成皇最新章节!

    其实将藩王的护卫三司纳入漕运军体系中,此时已有先例,武宗年间宁王造反,起先就是用的这招,

    直到宁藩之乱被王守仁平定,武宗亦未得知宁王造反的兵马到底从何而来。

    如今虽说官面上不允许藩王拥有护卫,但拥有护卫的藩王却已经大有人在,自然都是花钱疏通了门路。

    没了厂卫,内阁办的事,只要不叫崇祯知道,崇祯还就真的被一直蒙在鼓里。

    因各地漕运军大致有缺,藩王护卫三司,到眼下这崇祯末年,已经成了漕运卫所运军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被纳入到漕运体系中。

    好比说,承担漕运任务的徐州左卫、东昌卫、任城卫、豹韬左卫和龙虎左卫等就与藩王护卫三司关系密切。

    这事儿朱由桦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花银子恢复护卫三司所涉及的藩王府包括楚王府、蜀王府和鲁王府。

    鲁藩护卫军在调为漕运卫所运军过程中,与楚藩和蜀藩护卫军,呈现出了不同的模式与统辖关系,即相当于新成立的两支军队。

    说白了,这些事儿朝野上下几乎都知道,只有身为皇帝的崇祯被蒙在鼓里,没有厂卫报告,他就成了瞎子。

    ......

    两日以来,都督七省军事的孙传庭将已到潼关的消息,传遍了大街小巷。

    小而险要的潼关城,大军云集,各支援剿兵马无诏亦至。

    将帅们争先恐后来到这里,不断有兵马入境,这让潼关显得比往日更加森严。

    潼关没有北门,只有东门、西门、南门和上南门,自孙传庭的秦军开到潼关以后,全城上下就整体换了一副面貌。

    从前那些吊儿郎当的官军瞧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戒备严格、装束齐整的将帅及他们的家丁。

    孙传庭人还没到,政令已经先到了。

    除原本关城守军外,孙传庭在每个城门都增派了秦军千总亲率一千多名秦军兵士日夜防备,严查出入。

    城外,所有战略要地,如通洛川及金盆坡等处,也都驻满了提前赶到的援剿兵马。

    不仅城内家家户户都被官兵占住,用作营地,就连村庄的外面也是帐幕罗列,战马成群。

    百姓们分明听见,官军一到晚上,鼓角号起,人喊马嘶不断,百姓们都缩在家中互相议论,谁也不知道这位新来的陕督带来了多少官军。

    两日以来,在潼关一带哄传新任陕督已离开绛州,但具体去哪也没人知道,孙传庭到底是什么时候来,就连地方官绅也全然蒙在鼓里。

    在众人之中,仅有前任的陕督汪乔年事先得知。

    汪乔年会事先得知,这还要和崇祯临时的一个决断有关。

    本打算“令传庭杀乔年以慑三军”的崇祯皇帝,事后才知道孙传庭与汪乔年原系至交,这才临时改变主意,下旨将原陕督汪乔年降为潼关兵备道,戴罪立功。

    其实这并非是崇祯皇帝体恤人才,根本就是害怕孙传庭成为下一个左良玉,不听从朝廷号令而使的安抚之策。

    崇祯对孙传庭不放心。

    实际上,除了贴身的太监王承恩和周皇后以外,余的所有人他全然不放心,包括正在南阳私自成军的朱由桦。

    崇祯皇帝将七省兵事全部交托于孙传庭一人之手,这是无奈之举,也怕后者会仿效左良玉,不听从号令。

    所以崇祯朝令夕改,自扇嘴巴,下旨使汪乔年戴罪立功,也有你孙传庭若犯事,朕必杀汪乔年的威胁之意。

    之前崇祯是密令孙传庭杀汪乔年,这才有了这回的明旨降汪乔年为兵备道。

    若崇祯之前是下圣旨杀汪乔年,无论如何后悔,他也断不会改变主意,这是他身为大明皇帝那有些畸形的自尊心所致。

    以明旨此为掩护,也能让这位皇帝继续堂而皇之的坐在龙椅上,忘却先前给孙传庭的密令,保全着他仅剩不多的尊严。

    已降为潼关兵备道的汪乔年虽早有所料,但仍免不住有些失意,还不知道自己是因孙传庭而捡了一条性命。

    孙传庭在来之前,叫他把道台衙门的大堂和签押房腾出来以备急用。

    面对这位故交的命令,汪乔年不敢怠慢,安排好事务后,这才赶快换上四品文官服,骑马奔出潼关西门。

    才走了四五里路,碰见了驻扎在通洛川和金盆坡各处的几位总兵,众人相见之后,一同赶往十里坡,下马迎候新总督。

    看着愈来愈多的出迎文武,人群中的汪乔年有些唏嘘,当时自己前来赴任门可罗雀,与这时是截然相反。

    这也印证了,孙传庭确有过人之处。

    孙传庭是在黄昏时分抵达潼关的,来的时候和傅宗龙、汪乔年都不一样,没有依仗执事和锣鼓开道,也没有坐着八抬大轿,而是穿着大红色的文官便服。

    他骑着高头大马,腰佩尚方宝剑,夹在一大堆幕僚和朝廷派来的总督府官员中间,在身后无数秦军将士簇拥下忽然而至。

    孙传庭这般做派,已是摆明了将繁文缛节抛诸脑后,以武力彻底将流贼们征伐、平定的态度。

    汪乔年率领全体文武官员,文左武右,依照品级大小和官阶高低,分列官道两旁候迎。

    见孙传庭人马皆至,汪乔年上前行礼,孙传庭亦微笑点头,说了几句宽慰人心的话,随即带着一行人继续赶路。

    孙传庭是进士出身,登第时年岁很轻,从此平步青云,一帆风顺,几年前就做了陕西、三边总督,平定高迎祥后更是声威大振。

    直到今年,孙传庭实际上也就五十刚出头的年纪,多年戎马生涯,使得他健康的脸孔染上了些许风尘之色,但始终保持着服饰整洁和温文尔雅的风度。

    愈是饱经风霜,孙传庭也便愈是磨去棱角,将真实心思深藏不露,遇事变得从容,一举一动都是深谋远虑。

    正是因为有这些特点,眼前众多对汪乔年和傅宗龙压根不感冒的将帅们,才愿意在孙传庭手下效力。

    一行人到了道台衙门,孙传庭前往收拾好的签押房稍事休息,然后分别传见几位总兵和副将。

    孙传庭只是问了前方西安军情,便吩咐让副将、参将留下,总兵率余的将官即刻回访,以免流贼趁虚而入。

    事后,孙传庭将汪乔年也叫进签押房,拈须笑道:“岁星兄,你任陕督数月,可是对流贼有了什么了解。”

    “除流寇外,本督还有一事问你,与朱由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