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秋水伊人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板书小说网 www.banshu.net,最快更新公子风流最新章节!

    丞相大人欲建国家图书馆,向天下读书人开放。

    天下各州、郡、县皆要开设分馆。

    图书馆顾名思议便是看书的地方,这个地方首先要有书,而进翰林院藏书虽众,多不过天下分散的各种书藉。

    那么,就要收集各种散落民间的书册,而那些书册多在世家大族,豪门权贵之家。

    丞相大人表示不收原本,只消允许朝廷派人抄录一份即可。

    可即便这样依然得不到大多数人的支持,但那些人家并不会这样直白告诉丞相“我不想贡献自家的书”,所以,他们私下商议之后,向朝廷表示可以答应朝廷派人到各自家中书楼抄录一月,只限两人。

    文昌帝怒。

    但丞相表示:可以!

    一声令下,先派兵围了那些可供抄书的地方,说等他选好了人就去抄录,楼里的书就暂时别搬地方了。

    “相父,他们如此明明是无视皇权。”

    “陛下莫怒,此乃人之常情,知识书藉乃是豪门世族在世间立身之本,自然不会轻易向人开放。”

    “但一月只有两人去抄,又能抄得多少?”

    丞相大人悠然一笑,道:“能录多少便录多少。”

    半月之后,派兵围了各家书楼的丞相大人终于开始有了动作,派出数十年小吏各携两只大箱子进驻各家书楼。

    进入书楼的人始终只有两人,但是,是两人两人轮班,一组累了换下一组,丞相言说:只说两人,又没说不可中途换人?

    然后,成箱成箱的书藉被搬回翰林院。

    众人俱惊,就算抄录书藉的小吏是天生快手也断然不能快到如此地步,这已经不是人类的水平了。

    一月结束,小吏、兵士全部撤回。

    各家藏书十去其七。

    尔后,丞相大人的秘密杀手锏——活字印刷术现世!

    两名进入书楼的小吏所携带两只箱中所盛便是一层一层码好的活字,各有排布,各有提示,只消按字排版即可刷墨印制。

    丞相大人按兵不动的那半个月的时候他们便是在翰林院中苦练排版熟练度。

    相爷果然不打无把握之仗,图书馆之议提出之前便已做好充足准备,活字印刷术实是如晴天霹雳一样的现世效果。

    当年突厥、回鹘来犯,丞相弄出了炸弹,后来突厥再次来犯,丞相弄出了红衣大炮,这一次,丞相弄出来了活字印刷术。

    别为难丞相,你一为难他,他反手就给你一个大杀器,完全把你灭成渣。

    提高全民教育文化水平,本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结果有人偏偏不给面子,丞相大人当然也就不给他们面子了。

    由此,国家图书馆进入设馆置书流程。

    至于活字印刷术的技术,书商可出钱购买,包教包会,包售后,具体事宜请跟工部联系,交钱请到户部。

    而有田大户需要的大型农具,工部亦有专售,同样交钱请到户部。

    ……

    有一句话,本朝太宗皇帝说得好,丞相这人绝对是钻到钱眼儿里出不来了,一身的铜臭味,偏偏又是那么一个真才子真能臣。

    在户部大把进钱的时候,成了国民偶像后,变得更不爱出门的宅男丞相有天专门跑去上朝,对皇帝说:“陛下,老臣欲开设国家报社,望陛下恩准。”

    “相父,何谓报社?”

    “这个其实就是邸报的变种,可以将各种有关国计民生,八卦娱乐的消息尽收版面……”丞相大人在金銮殿上一顿解释,将报纸这一后世喜闻乐见的传媒载体带给了庆朝。

    其实,丞相大人之所以对报纸如此热衷推广,主要还是跟他宅在家里的娱乐目的有关,如果每天有份新鲜出炉的报纸看看,一边喝着刚泡的新茶,人生真是享受啊。

    文昌帝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是很高的,尤其是对于自家美人爹爹搞出来的。

    “朕准了,此事由相父全权负责。”

    “臣遵旨。”

    转过头,丞相就以无比的热情投入到了国家报社的筹建准备工作。

    先前被丞相冷酷无情抛弃的一些才子终于受到了当朝相爷的青睐,但是总是难免有自命清高之辈不肯向丞相低下他们高贵的头颅,丞相表示:离了你张屠夫,本相一样不吃带毛猪。

    两个月后,庆朝的第一份国家报纸新鲜出炉,当天一摆出来就销售告罄,不得不紧急加印。

    报纸分正刊、副刊,正刊是国计民生朝政军国大事,副刊是百姓生活百态,茶余饭后的热点谈资。

    还有一版专门的小说话本连载版面,供文人士子排遣胸臆,顺便捞点稿费当外快。

    副刊、小说话本的销路很好,远超正刊,但正刊本来面对的就是一些特定人群,并没什么影响。

    报纸上可以打广告,钱,请依旧去向户部缴纳,拿了收款凭证来发布你的广告。

    消息闭塞,交通不便?

    不要紧,各地报馆报纸互换,消息自然就流通了。

    这样一来,南来的北往的,想知道什么,去买各期报纸来看就知道了。

    江湖上的包打听表示:丞相这是摆明来抢生意啊。

    消息一流通,信息一公开,一些原本拥有优势的人群便渐渐失去了他们固有的优势,不得不参与到一些原本他们不屑于竞争的领域去竞争。

    不给丞相面子?

    好呀,丞相大人直接让你们颜面扫地。

    到了这个时候,许多人也终于回过味儿来了,如果当初那些世家豪门慷慨一点允许国家去抄录书藉的话,丞相的这些后招儿估计不会如井喷一样出现,可是他们很不给丞相面子,以难题来为难丞相。

    丞相一生气,好嘛,直接无差别攻击,大家一拍两散,都别玩了。

    想想当初的红衣大炮,丞相楞能让它一研究就许多年,保密手段绝对到家。

    如今井喷的这些技术、工具等等,丞相原本也是可以按部就班让它们再缓一些出来的,可是丞相一生气,后果很严重!

    国库有钱,皇帝想施行什么政令的时候便会容易得多,毕竟并不劳民伤财。

    孟三公子虽然不想承认,但是他真的认为自己的父亲大人在敛财上的确是有着别人没有的一套。

    有了父亲的努力,他这户部尚书当得完全没压力。

    相应的国家邮局也应运而生,原本属于国家的驿站功能被很好地应用到民生上,极大的便利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文昌帝始明白,相父曾说过的先军用再民用的道理。

    红衣大炮阻敌于国门之外,而炸药却可用于开山炸路。

    丞相说“要想富,先修路”。

    先解决吃饭问题,再解决出行问题,一步一步走出富民强国之路。

    随着时间过去,大比之年再次来临。

    这一次,策问依旧——“农业生产技术对国民生产力的价值”。

    而这一次,终于有亮眼的答卷出现。

    以农为本,这四个字,第一次被考生明确写了出来。

    而以兵强国这个方针则被同科的武举人提出。

    一文一武彰显本科士子的才智心胸。

    而这文武双魁却均非出自名门,他们来自于寒门,却赢得文昌帝与相国的交口称赞。

    “以农为本,以兵强国”,这八字文昌帝少时便被教导过,但始终没有明确提出过,相父说这要有一个楔机,如今文昌帝知道是楔机到了。

    为国敛才,不拘一格降人才。

    相父大力提倡平民教育,为的便是从平民中提拔出可与世家抗衡的新人生人才。

    这样的人才多了,世家不灭而灭,已不可复昔日的辉煌与强权。

    孟叔翰却是渐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父亲要自这朝事中彻底脱身而去,所以他临去之时便放了大招,不说将对手全灭,也要让他们元气大伤,无力再做怪。

    “爹可是要再回边城?”

    “为父想着带你母亲四处走走。”

    孟三公子笑了,“爹,您这话可千万不能让外面的人知道,否则不定弄出多大的动静呢。”那些人可怕死了您的“到处走走”,您的走走有时可能会让他们内伤不治的。

    “为父就这么凶残吗?”

    “您,您自己也说过凶名在外嘛。”连敌国都闻您之名而胆颤,遑论朝臣。

    “这些年你们兄弟的历练也足够了,为父是时候放下一切逍遥江湖去了。”

    孟叔翰的脸上现出不舍之情,“孩子舍不得父亲离去。”

    “傻孩子,你也已为人父,如何还这般少年心性?”

    “还不是爹您宠出来的。”

    “为父何曾宠过你们?”

    “您的宠表现得从来不流于表面,为子女长远计,必要严格教导,以身作则,您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孟明远笑着摇头。

    这次父子谈话后不久,丞相大人递了辞朝表章。

    文昌帝留中不发。

    下朝后召相父到东阁间坐谈。

    “相父。”

    “陛下。”

    “相父,这次是否是要真正的离朝而去了?”

    “老臣是该好好在家养老了。”

    “朕舍不得相父。”

    “陛下当知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可朕曾说过,相父有生之年,策问题目皆出自相父之手。”

    “老臣会以书信告之陛下的。”你当邮局是摆设?

    “恐有泄题之虑。”

    “老臣自会当心,陛下也需谨慎。”

    “相父——”

    “老臣告退。”

    文昌帝欲言又止,终是看着他退下了。

    为相几十载,相父无愧他国相之名,是该让他老人家去享受自己余下的人生了。

    丞相不是第一次辞朝了,所以文武百官实在不觉得有什么可惊奇的。

    在他老人家折腾了大家一次又一次之后,可算是消停要歇一段日子,再继续下去,百官表示:真心遭不住啊,丞相这货的节奏委实太快,太出乎人意料之外,让他们疲于应付。

    丞相离京不过一辆马车,但三百羽林亲卫声势浩大。

    丞相表示:实在是忒不低调了,他回乡养老真心不用这么多护卫随扈。

    无奈,文昌帝唯恐在他的安全问题上不肯让步。

    实在是当年西巡路上的刺杀事件严重刺激到了皇家的神经,他们不允许再一次的意外发生。

    拒绝不能的丞相大人,只好领着那浩浩荡荡的亲卫走了,唯一让他安慰的是工资是国家发的,不用他自己掏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