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反董卓联盟

毅谷谷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板书小说网 www.banshu.net,最快更新三国之书生乱武最新章节!

    灵帝驾崩了!

    一时四方云动,尤其是帝都洛阳更是暗潮汹涌,先是蹇硕受灵帝病终所托,欲在驾崩之时于宫内谋诛何进,而何进幸得司马潘隐暗示,称病不入,逃过一劫。

    既未诛杀何进,刘辩按理被立为少帝,改年号为光熹元年,灵帝的母亲董太后听政,大将军何进与太傅袁隗辅政。

    何进久知十常侍为天下所共疾恶,加以痛恨蹇硕阴谋害他,便开始暗中布置诛灭宦官,期间袁绍更是建议:“黄门常侍权重已很久了,又与长乐太后专通奸利,将军应当选拔贤良的人才,整顿天下,为国家除害。”遂何进招天下豪杰,厚相结纳于他人。

    发现何进如此作为,蹇硕心神不安,与中常侍赵忠等人说:“大将军执政专权,现与天下党人欲谋划诛杀先帝左右亲近,消灭我等,只因我统领禁兵,暂犹豫不决,我等现当协手共济关闭上阁,急捕杀之。”

    奈何中常侍郭胜与何进乃同郡之人,认为何进兄妹能有今日,离不开自己的扶助,自己岂会有性命之忧,遂将此事告知了何进,何进大怒,使黄门令逮捕蹇硕,将其斩杀,自己统率其驻兵,同时因为董太后传旨封皇子刘协为陈留王,封董重为骠骑将军,并在宫中刁难何氏,大怒之下,下令把董太后送到京城以外的河间去,暗地里又派人将其毒死,并围杀董重于家中,至此陈留王刘协彻底失去了最后的外力依靠。

    随后袁绍又言宦官亲近皇上,出入号令,除恶不尽,日后定是大患,何进心动欲除十常侍,可惜何进之弟何苗与各宦官暗中往来,私受贿赂,通报于十常侍,十常侍在张让地带领下,哭救跪于何太后,并挑拨道:“大将军擅杀左右亲信,专权以弱皇上。”何太后信以为真,令何进放手,何进犹豫不决,给了十常侍喘息之机。

    既然不能杀掉十常侍,何进只能增强自身,毕竟宦官在皇帝左右者有的已几十年,封侯贵宠,内外勾结极为巩固,于是他召集四方猛将及大批豪杰,令其引兵奔赴京城。

    曹操听后笑骂道:“诛杀宦官,只要一位刀斧手就够了,何必纷纷召来外兵呢?乱天下的,一定是这何进了!”

    确实,张让等十常侍感觉自己朝不保夕,决心除掉何进,他们以何太后的名义召何进进宫,在长乐宫嘉德门内埋伏刀斧手,将何进屠而杀之,曹操、袁绍等人闻听立马率兵杀入宫阙,一路上碰见宦官,不论大小,全部杀死,一时皇宫内火光冲天。

    张让、毕岚等宦官慌忙劫拥着少帝和陈留王,从后宫溜走,逃到北邙山下,竟遇到董卓的西凉大军,众宦官自知难逃一死,悲哭辞曰:“臣等殄灭,天下乱矣。惟陛下自爱!”皆投河而死。

    消息传到北海之时,孔融痛哭不已,大骂何进无谋,张让无能,看着心存汉室的孔融,张毅知道这才只是开始,想来那董卓已经成功进京了。

    没错,事实便是如此,董卓率前军初到洛阳,那时兵力不足以掌控全城,他便听从李儒之计,每隔四五天就命令所部晚上悄悄溜出洛阳,第二天早上再浩浩荡荡开进洛阳,战鼓震天,旌旗招展,俨然千军万马源源不断,包括朝廷官员在内的所有洛阳人们,都被董卓如此强大的军力所吓倒,不敢有丝毫越轨行为。

    同此,武猛都尉丁原受何进之召,烧孟津,带兵赶到洛阳于董卓发生冲突,两人不合,于城外激战,其间一人手持方天画戟,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红绵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身背战弓,威风凛凛,更是勇不可挡,一人一骑杀的董卓士气低落,幸好董卓麾下有一人唤做李肃,与吕布有同郡之谊,以金银和赤兔宝马劝得吕布杀了丁原,投了董卓。

    随后实力大涨的董卓更是接收了原先何进的部队,同时派人暗杀除去洛阳执金吾,掌握了帝都的卫戊军队,从这一刻开始,董卓便算是真正掌控住了洛阳。

    人一旦强大了,欲望便会无穷无尽的袭来,董卓便是,他先是迫使朝廷免除司空刘弘的职务,自己取而代之,随后更是以“少帝愚昧懦弱,不能敬奉宗庙”为由,欲废掉少帝,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天子,当时朝臣大多慑于董卓的淫威,敢怒不敢言,只有尚书卢植当面反对,董卓大怒,命令士兵将他推出斩首示众,幸亏侍中蔡邕极力劝阻,卢植才免于一死。之后,董卓便将少帝贬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即为汉献帝。

    废立皇帝之后,董卓又觉何太后碍事,以不孝礼法为借口将其幽禁于永安宫,不久,董卓更是借故杀死少帝刘辩,毒死何太后。

    至此,整个朝廷都是董卓一人掌权,他将自己升迁为太尉,成为三公之一,掌管全国军事和前将军事务,后又自封郡侯,拜国相,跃居三公之首,掌宰相权,但实质上,他“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严重践踏皇权,甚至夜宿皇宫内院,亵玩妃子,戏弄公主、侍女,端是胆大包天!

    终于曹操忍受不住,以进献七星宝刀为名,欲除董卓,奈何事败而逃,溃至陈留,他“散家财,起义兵”,并于天下发布檄文: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这不,如今这檄文也飘到了孔融这边,整个太守府内是座无虚席啊,臧霸四兄弟、太史慈、武安国、龙羽、华佗、王修、孔文以及张毅。

    “我意出兵剿灭国贼,诸位有何看法?”孔融背负着双手沉声道。

    堂下寂静无言,所有人都默默看向张毅,也是,像王修、孔文、华佗这些不经战事的当然是将希望寄托于他身上,至于太史慈、臧霸、武安国等武将多多少少都跟他有点关系,也都等着他的看法。

    ”公礼,此事你怎么看?”

    怎么看都好看,张毅很想给他接这么一句话,哦,有事就看我,有事就找我,我又不是万能的,再说了,此事还能怎么看,看世叔你的样子就知道是铁了心的要出兵,“世叔,出兵不是大问题,问题是出兵几何,粮草是否充足,器甲是否完善!”

    “我知公礼已有定计,快快说来,现在是越快出兵越好啊。”孔融心急道。

    张毅无奈地一拍脑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世叔,这点时间是不能省的,如果你信得过我,这事就交给我吧。”

    “我当然相信公礼,但这事我怎能不心急。”

    “好了,世叔你就先进去洗个澡,睡个觉,几日功夫这事一定就有着落。”

    “几日!这也太久了吧,能不能快点。”

    “能快我一定快,行了吧,您老进去吧。”他强行推走了孔融,与众人开始谋划起此事。

    兵不在多,在于精,此战是正面攻坚战,山地兵用处不大,起步兵两千,弓弩手一千五百,再加上零零碎碎地骑兵,补齐人数一共是四千人,至于武将则是臧霸、武安国、太史慈三人领兵,龙羽带支亲兵保护自己和孔融,以做应急之用。

    就兵力而言这四千人马实在是不多,但毕竟不是一路诸侯,有很多路诸侯,再说了看世叔的一样,一定会不惜伤亡地攻城,若是此战损失殆尽的话,以后还有什么可弄的,总得为北海留点种子,不过貌似种子留多了,吴敦、孙观、伊礼、王修、华佗这么多人留在北海,至少这老家是不会被人偷了。

    安排完所有事,张毅准备回去收拾收拾,然后好好睡上一觉,结果发现华佗欲言又止地跟在后面,“老伯,你有什么事嘛?”

    “小子,其实我.....我是来辞行的。”

    “什么,辞行!老伯何故如此?”

    “哎,你别误会,这想法我很早就有了,只是这事情一件接着一件来,老夫却也不好走开,如今看北海已经大致完善,老夫是该功成身退了。”

    “啊,离开北海!老伯你要去哪?”

    “老夫云游惯了,走到哪便是哪。”

    “不走不行嘛?”

    “医道一图全在于一个医字,只有四处探访,方能识草药,知病情,再说我在这呆的时间是最长的了,该是走的时候了。”

    是啊,从北海战事到徐州战事,从徐州战事到四方难民,华佗一直是忙地不停,如今人家要走确实不好强留,只是这离别总不是一番滋味,“老伯既然要走,明日我等好好为老伯践行!”

    “不用了,我特意来告诉你,就是不希望弄的众人皆知,文举兄现在心烦着那,不好让他分心,等你们一走,老夫也就云游去了。”

    “老伯的意思是我来替你解释?”

    “不是解释,是告知,待我走后,你寻一个好的时机告诉文举兄。”

    “老伯,你也太不厚道了,怎么好让我去承受世叔的怒火!”他故意埋怨道:“要不,等过了这事,你自己跟他说。”

    “你啊,就别拐着弯让我留下来了,一事还有一事,事事无常,真要等没事了再走,恐怕要成白骨喽。”

    “哪会,打完这战就没事了。”他言不由衷地说道,确实后面只会越来越乱,群雄割据的时代马上就要来了。

    “好了,就这么说定了,你可要先替老夫保守好秘密。”华佗笑道:“这些日子老夫过的很惬意,尤其是你,当初老夫没看错人啊。”

    “老伯谬赞了,小子一闲人而已。”

    “闲人就闲人吧,你小子就是懒散,罢了,老夫先回去了,你也早点休息。”

    他张了张嘴,话到嘴边又不知说什么,怎么说,哎,也只能是衷心地希望老伯一路安好,能有再见之期。

    ......

    两日后,四千兵马整装待发,张毅策马站在前面,遥看着远方,心中不禁喊道,董卓、吕布,我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