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整合京城报业

凤凰北斗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板书小说网 www.banshu.net,最快更新崇祯重振大明最新章节!

    京报集团的成立,是朱由检在策略上的一个转变。

    在接连成立东宁总公司、专利技术总公司后,他很快就认识到,自己不应该组建总公司,更应该组建财团。以参股和控股的形式,扩张自己的影响力。

    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由重商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但是在朱由检这里,他没有被这些定义限制,而是对这些阶段的方法混合使用。重商主义他要用、自由主义也要用,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些手段,同样可以利用皇帝这个身份用出来。

    根据他的了解,后世的垄断组织形式,主要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四种。其中康采恩是一种通过由母公司对独立企业进行持股而达到实际支配作用的垄断企业形态,它的直接目的不是支配市场,而是极大程度拓展公司影响力,在东方通常表现为控股公司或财阀。

    朱由检要扩张自己的影响力,最适合采用的就是这种形式。通过对各种企业的参股,获得对它们的影响力。

    所以,在整合京城报业时,朱由检没有再成立总公司,而是成立京报集团,对各个报房参股。

    但是在参股之前,他没有放弃对各个报房的收购。打算借鉴一些托拉斯的形式,增强京报集团的实力。

    按照他的嘱咐,王承恩在抄报行的商人看过招商文书后,询问道:

    “招商文书上的条款都看到了吗?”

    “第一条直接收购,有愿意把报房卖掉的吗?”

    这些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还是有人出头,表示愿意卖掉。

    他们知道内府监介入这一行后,一定会带来变化。在摸不清变化是好是坏的情况下,他们决定把报房卖掉,退出这个行业。

    这样想法的人不少,他们大多是拥有其它产业、不全靠报房挣钱的。在王承恩许多用市价收购这些报房,派出小太监去接收后,这些人很快离场,不再参加大会。

    剩下的人,大多还想在抄报行干下去、或者没办法离开这一行。对于他们,王承恩继续道:

    “第二条是控股,你们可以把报房并进来,成为京报集团的子公司。”

    “经营上要听从集团命令、配合集团行事,但是你们也可以提出意见,有一定的自主权。”

    这一点很多人没有听明白,对集团、公司这些名词不怎么理解。不过对股份他们还是知道的,合伙股份的事情,在大明已经很普遍。

    所以,在王承恩解释之后。他们很快明白,控股的意思就是京报集团做掌控的大东家、占有一半以上股份。以后他们只能做小东家,同时出力做掌柜。

    对此有些人比较心动,人称谢六爷的谢长镇道:

    “京报集团控股后,是不是报房的事情,还由我们掌管?”

    “京报集团按股分红,事情商量着来?”

    王承恩哂笑一声,否定道:

    “控股的意思就是受集团控制,要听集团的话。”

    “以后怎么经营,会根据形势变化。”

    这么严苛的条件,让很多人皱眉。很多报房的掌握者,不愿放弃控制权。

    王承恩对此并不意外,甚至他的目的就是如此——

    不想花太多钱获得这些报房的控制权。

    毕竟在他看来,还是直接收购最爽快,控股后放在京报集团下面,还需要经常见他们。还不如简单参股,把他们放在京报集团外面。

    但是,皇帝的要求,他也不能不执行,所以他继续道:

    “被京报集团控股的,可以被授权使用‘京报’品牌,建立《京报》子刊。”

    “朝廷邸报和京报的各种新闻,也都能授权转载。”

    “愿意被京报集团控股的,可以走上前来。”

    这个条件,很是让一些人心动。

    因为按王承恩的说法,他们只要被京报集团控股,就能按以前的办法经营——

    使用《京报》这个名称,抄录邸报内容。

    这对他们来说,可谓是轻车熟路。所以一些只是靠报房求生活、想获得稳定收益的人,开始同意控股。

    他们对控制权不怎么在意,只想维持现在的生活。以后依附内府监,说不定还更稳定些——

    毕竟当今皇帝是明君,连佥商采买都免了,对报房的收购和控股也实打实地掏银子。只要他当皇帝,就不会随意夺他们的产业。甚至跟着皇帝,还能谋个富贵。

    所以,部分报房选择被京报集团控股,按招商文书的要求,成立下属子公司。

    不过,王承恩心里不怎么待见这些人,对他们也不客气,说道:

    “京报集团不会收购你们的股份,而是用注资扩大股本,占据五成五股份。”

    “然后集团和你们各出半成,用一成股份分红,作为管理层和员工的奖金。”

    “具体的要求,会有人和你们谈。”

    “如果不愿意的,现在还可以退出。”

    一成股份用于管理层和员工奖金、以及保险和公积金,这是朱由检对内府监所有公司的要求,用于提高管理层的积极性、让工人死心塌地——

    毕竟对他来说,掌握了这些人力,就是掌握了兵源。

    无论是手工业时代还是工业化时代,工人都是很好的士兵来源。尤其是热兵器时代到来后,训练工人成为士兵会更简单。

    所以,朱由检无论如何都要收买这些人,负责他们的生老病死,让他们效忠自己。这样在需要他们卖命的时候,他们才会出死力。劳动密集型产业,他会让内府监一直做下去。

    王承恩虽然不明白这些,但他是一个好的执行者,把这个要求用在子公司上面,严格执行规定。

    这些报房的人虽然有点心疼自己要出半成股,但是想想自己在报房工作,家人亲戚也在里面。以后这一成股份,基本就是他们拿的。所以他们都接受这个规定,把这一成股份看成力股、身股——

    这是现在合伙经营时常用的做法,他们并非不理解。甚至觉得相比通常的“银六人四”,一成股份还少了点。

    让小太监把这些人登记,以后入股成为子公司。王承恩又向众人道:

    “第三条是参股,京报集团只入股分红,并不参与管理。”

    “但是对报纸上的新闻,具有一票否决权。”

    “同时,在京报集团进行某些大动作时,你们也要响应,支持京报集团。”

    “愿意答应这些条件的,那就留下名字。在忙完控股的事情后,会和伱们商议参与多少股份。”

    谢长镇要的就是这个,他想要借用内府监的名义,但是又不想让出自家报房的控制权。所以他当即就想报名,又厚着脸皮询问道:

    “京报集团既然参股了,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京报的名字,转载京报和邸报的新闻。”

    “若是没有这些,报纸卖不出去!”

    其他人也纷纷看着王承恩,想让他答应这一点。

    不过这两个条件是王承恩答应控股报房的,怎么会给他们。所以他哂笑道:

    “你们想的倒挺美,但是这不可能。”

    “京报这个品牌,只给母公司和子公司使用,其他人不能擅用。”

    “不过有京报集团参股,你们可以注册含有‘京城’二字的商标,我会让人给商标厅打招呼,让你们的注册能通过。”

    谢长镇闻言精神一震,急忙追问道:

    “京城的商标怎么注册,还请王公公示下?”

    王承恩皱着眉头,说道:

    “这还要我教你们吗?”

    “京城新闻报、京城时务报、京城儒林报、京城文艺报……”

    “什么名字不能注册,你们非得盯着京报两个字吗?”

    这是皇帝和他谈论报纸时,曾经提过的几个名字。王承恩现在就用这些名字,打发谢长镇这些人。

    谢长镇听到这些名字,顿时像被打开了新思路,知道报纸的名字还能这样起。

    虽然它们虽然没有“京报”二字简单直接,但是却含有“京”和“报”两个字,用来糊弄外行人,同样也足够了。

    所以急忙感谢王承恩的指点,又询问转载方面的问题。

    王承恩听着不耐烦,说道:

    “转载的事情,待会儿具体商议。”

    “你们按规定给稿费就行,不用急着问我。”

    “现在先确定哪些报房愿意参股,成为京报集团同盟企业。”

    “记入,加入这个同盟后,就要步调一致。不能受着优待,却和京报唱反调!”

    谢长镇说了几声“岂敢”,心中已然大定。知道王承恩既然没有否决,转载的事情多半就能通过。只是要付稿费,给他们一定费用。

    所以,他作为京城抄报行的领头人,第一个答应参股。其余报房的人在他带领下,同样踊跃参与。

    只有寥寥几家,或者背后有控制人、或者想保持独立,没有答应参股。

    王承恩见参与的报房已经远超皇帝要求的六成,对这剩余的几家,也就没有强求。

    在参股的报房登记完成后,他说道:

    “按陛下的旨意,所有京城的行会,都要改为协会。”

    “要在户部民政司注册,在商标厅注册商标品牌,受相关法律法规保护。”

    “各协会也要制定规章,制定行业规范。”

    “现在,就从抄报行试行,成立大明报业协会北京分会。”

    “报业是公共服务行业,需要进行监管。凡是要做这一行的,必须加入协会。”

    “京城现有各报房,可以到礼部礼乐司出版厅申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拿到许可证后,申请加入协会。”

    这个要求说出,仅剩下的几家报房,不由相视苦笑。知道皇帝是铁了心掌握抄报行,不允许任何报房遗漏在外。

    他们虽然没参加京报集团,却必须参加协会。否则那个许可证,他们都有可能办不下来。

    谢长镇等接受京报集团参股的报房,此时则在庆幸,知道他们加入京报集团,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否则就成了剩下的那几家,受到京报集团排挤。

    为了响应王承恩的话语,谢长镇作为京城抄报行的首领,率先大声说道:

    “皇上下旨意了,咱们当然要听。”

    “我谢长镇作为京城抄报行行首,第一个加入协会!”

    其余各家报房,同样纷纷加入。

    没有一家不开眼,不愿加入协会。

    王承恩见此情景,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说道:

    “各位如此踊跃,咱家也帮你们解决一点小麻烦。”

    “民政司注册协会的事情,就由咱家办了。”

    “出版厅的许可证,咱家会打招呼帮你们办了。”

    “还有在商务司注册的商标、公司、工坊,咱家都会打招呼。”

    “你们就安安心心办报,不用担心其它。”

    又指定道:

    “京城报业协会初办,现在还没有章程,就由谢行首暂代会长。”

    “以后要由全体会员召开大会,选出理事会和正式会长。”

    “同时建立标准委员会,确定报业标准。”

    对此非常看重,王承恩道:

    “以后京城报纸的大小,要按开本的尺寸来。”

    “要注明发行日期,使用黄帝纪元。”

    “要使用规范字,不能胡乱改动。”

    “标点符号、字体字号等等,也都要确定标准。”

    “总之,报业要全面规范,不能像以前那样无序!”

    这些要求,听得众人头皮发麻,知道旧的抄报行已经成为历史,新的京城报业,要在这些标准上建起来。

    若非他们大多接受了京报集团参股,会有一笔资金注入,他们都想要放弃这一行,换个其它行当了。

    谢长镇作为王承恩指定的代会长,就算对这些东西有抵触,此时也只能支持,表示坚决执行,又询问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转载的稿费要怎么定,王公公有什么章程吗?”

    王承恩终于做出了回应,说道:

    “稿费的事情,会有版权法规定。”

    “以后你们刊登他人的奏疏、文章,都要按字数或行数付稿费。”

    “转载的稿费,你们可以先制定个试行条例,以后参照版权法规定改。”

    “总之,以后报刊行业要规范,不能随意刊载他人文章,要给著作人付稿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