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读书人不耍赖

江山不落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板书小说网 www.banshu.net,最快更新我不想上梁山最新章节!

    这是强人所难了。

    王伦倒不怕写诗,怕的是毫无意义的写,写后毫无好处。

    当然,如果李师师没有这个周邦彦在彼,说不定冲着她绝代容颜,自己极可能也得破费两首。可是既然人家郎有情妾有意,自己再掺和着就没意思了。

    有限的诗词,哪怕是用来泡妞,也得找个靠谱的。

    “抱歉!小可原本过来见师师娘子,是要做一桩生意的!有道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小可饭都吃不饱,哪来的闲情逸兴吟诗作词呢?”

    他的话让人无可辩驳,试想,当衣不蔽体食不裹腹时,谁还有心情去写诗?又能写出什么好诗来?王伦自承“贫困潦倒”,若是再逼他作词,就显得太不地道。

    周邦彦听了,真无可奈何。

    但李师师却知道他是托辞,如果不是先前听他大手笔要付其两万贯的代言费,还真的会认为王伦吃不饱饭。想到自己还有一件事没有办妥,然后不自禁地笑起来。

    “小郎不是要请奴家代言么,奴家答应就是了!这样,小郎总没有话好说了吧?”她巧笑盼兮,一双妙目上下打量着王伦,看他作何辩解。

    两万贯的代言,她绝对不相信他能付得起。非但如此,她甚至不相信他的肥皂生意一年的时间能赚到两百贯!

    算他一块肥皂净赚到十文吧,一天卖到一百块吧,满打满算一年收入不到五百贯。纵使有自己的名声背书,要达到两万贯也是个天文般的数字,根本是个笑话,如果是仅靠卖肥皂和香皂的话----而且难道他是陪太子读书的么?肯定也要赚的!

    她为王伦的智商着急。也许他于写词是天才,但是做生意,真不是文化人干的事。

    当然她不知道的是,王伦的肥皂生意现在前景已经如此之好,产量也是如此之高,产能的扩充是如此容易,而王伦利用她的名声发大财的心情又是如此迫切。

    今天大相国寺的热销已经促使他萌生了大规模量产的念头。

    其实李师师是因为有人嘱咐要和王伦交往,这正是个机会,哪怕他要价低一些也能答应的,只要不过分就好。并且对于这样的青年才俊,她有好感是正常的,因此在能帮一把的时候,她不吝伸手。

    但是王伦虽知道她极有可能会答应,不过她答应得如此爽快,完全是不问他要怎么干的节奏,还是让他没想到。两万贯呐!他的心在滴血,可得赶紧筹划一下,李师师的名气要好好用下,免得打水漂。

    “娘子果然是性情中人!”他先给了这一句评价,然后大脑急速转动,想想可能的快速来钱的路子。

    花了大价钱了,总得把剩余价值榨干才好!

    这个时候,红玉在一旁说道:“官人既然同意签下娘子,可否准备契约?如何预付订金?我家娘子也有一些要求,如何满足?”俨然一副经纪人的模样。

    对此王伦倒没有异议,在商言商,可不得应该如此么。

    “稍后等小可草拟出章程,然后待师师娘子过目后即可施行。因为小可生意尚在初创期,本钱有限,只能选择以三个月为一期兑现酬劳。但是娘子请放心,小可还有个外号叫做诚实小郎君,做生意讲究诚信,绝对童叟无欺!”

    他虽然这样说,李师师的心里如何想就不为人所知了。别看王伦吹得凶,连红玉都怀疑,三个月后,他还会不会出现在东京尤未可知----付不出钱,可不得跑路?

    只是李师师不怕,她反而更希望他走到这一步。那时候,只要略加延揽,他不得乖乖入彀?

    “就依官人。”李师师不疑有诈地一口答允。

    反而是红玉表示了反对:“你不会要时候付不起钱耍赖吧?”

    这话说的,真到那一步,王伦肯定会耍赖的啊!

    “小娘子,小可是读书人----小可学的可是孔孟之道,怎么会耍赖?”王伦用了一个对他自己很没说服力的理由,因为除此之外,他不知道怎么取信于人。

    “红玉不要质疑----奴家相信小郎君的。”李师师一语定音。

    周邦彦在一旁倾听良久,由着他们把一桩交易处理完毕,心中却不禁大奇。这小子又有什么能耐了,只凭三寸不烂之舌便骗得李师师答应。而且这代言,到底是什么东西?

    等到红玉七嘴八舌把事情的原委和他讲了一通之后,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小子是不是傻了?同李师师一样,他也认为这纯粹是自杀的行为么,要不,就是借故花钱博美人一笑而已。

    两万贯是什么概念?那购买力是杠杠滴!放到现代,也是千万级的富翁。

    大名鼎鼎的苏轼被贬官之后,一家人每个月的开支只有4500钱,就是宋代按照最高的兑换比例,也就是770文折合一贯,也就是不到六贯,那会苏轼还带了几个妓子。

    名宰相吕夷简做幕僚的时候,每个月的俸禄是5800钱,1贯给母亲、1贯给妻子、800钱做礼金、剩下的给自己花销。他即使做幕僚的时候,职位也不低,也就月不到8贯钱。

    再来看看普通老百姓,根据宋朝很多诗词的描述,宋朝普通一个老百姓,如果出去做工,每天收入最多不足百钱,一般是几十钱,而每家每户的收入来源肯定不止一个,所以普通百姓家的收入应该有3到6贯钱。

    这小子狮子大开口,不见得他有多富裕,做的也只是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百姓浆洗的买卖,张口就是给李师师两万贯的报酬,也不怕吹牛闪了舌头崩了牙!

    联想到其实有许多人用各种方式接近李师师,不单单是为了亲近美人,还是希望能有机会与皇帝递上话,便又释然了。矾楼之所以生意如此兴隆,李师师的门前为什么达官贵人车流不息,部分都与此企图有关----这小子不会是借着由头取悦师师,然后抄近路吧?

    不入流的外舍学生、突兀词名、不知道为何与李师师坐在一起…这是想先刷声望然后找到台阶上位呢,其实有很多文人都是走的这个路子,也有不少成功的。

    不然谁又会把钱往水里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