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二章 诡异的建业(四)

混吃等死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板书小说网 www.banshu.net,最快更新蜀汉的复兴最新章节!

    作为一个自以为节操满满的穿越者,关彝并没有想到去给土豆和新稻更改名字——再说了,这两种东西在穿越者看来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这世上还有更好更高产的作物呢。但是这两种新作物实在是太过逆天,所以季汉内部官员自发的给他们取上汉豆、汉稻的新名。这场自下而上的取名,迅速的得到了季汉上下的认同。所以,汉豆、汉稻的名称,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国书之上。

    在东吴的大朝会上,咋然一听汉豆、汉稻的产量,以及汉豆对土地的广泛适应性。着实的把东吴君臣吓了一跳。听说季汉愿意输出这两种高产作物的当时,也确实让东吴上下觉得这两样东西卖两百万石粮食不算贵——关大司马的国际声誉已经是负数级别了。说什么借了归还的话,大家也就是当个笑话来听而已。

    但是下得朝堂之后,大家一琢磨,才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啊。

    我大吴自有国情在此,这汉豆、汉稻啥的,对我大吴的意义比起西蜀来,其实没有那么巨大嘛。

    东吴皇宫后殿,御书房内,孙皓、万彧、张悌、王诚、孙德、孙谦、孙震、王诚等人围聚一堂,对今日朝堂之上的事情展开商议。

    说起来,这时候孙皓身边的核心圈子,比起他刚刚上位的时候,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左右大司马,一死一病,且不用说了。左丞相陆凯现在也长期卧床,只比死人多一口气。钟会去了江北担任都督,是建业的屏障。原无难督周处被派到会稽当了太守。原解烦督沈莹出任丹阳太守。此三人出镇地方后,至少建业周围这一圈,都有力的掌控在了孙皓的手中。

    现在,万彧虽然还是右丞相,但其实就是独相,皇帝之下第一人。张悌这个尚书令比起钟会来,其实际权力就小了很多,是真正的秘书长。而新任的无难督孙德,解烦督孙谦,都是孙皓的亲弟弟。加上以前就以孙氏宗室当世个人战力第一闻名的绕帐督孙震以及孙皓的伴当,情报头子王诚。可以说,孙皓对这个国家的掌控也在明显的增强。

    但是现在这个班子和以前孙皓刚上位时的核心班子比起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靠谱的军事统帅。

    “陛下,今日朝堂之上诸葛行宗说的汉豆、汉稻应该是真的。典校今年九月就曾发来情报,说是西蜀南中有新稻种,产量超过旧稻种许多。”

    “嗯,这种事情,诸葛行宗敢在我大吴的大朝会上当着那么多官员说出来,应该不会作假。只是朕下来思索了一会后,觉得这新稻种也好,豆种也罢,其实对我大吴的意义并不是很大。”

    “皇兄的意思是?”

    “呵呵呵,诸位,我大吴和西蜀不一样。西蜀在拿下雍凉以前,整个益州,也就汉中盆地和成都平原适合耕种,其他的地方,多以丘陵和山地为主。这所谓的汉豆,如果真的如诸葛行宗所言,高产、不挑地的话。那么对于西蜀来说,确实是意义极大。而且以汉中盆地、成都平原有限的耕地,种植产量更高的新稻种,也确实能极大的增幅西蜀的国力。但是我大吴呢?我大吴缺的不是耕地啊,是人!”

    可以说,孙皓虽然在朝堂上短暂的被诸葛京震了一下,但下来一想就回过味了: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东吴,湖泊众多,水网纵横。到处都是可以耕种的良田。东吴从立国开始,就是粮食出口大国——土豆、新稻,对于东吴来说只是锦上添花。有当然更好,没有也没啥大不了的。

    东吴的问题在于世家过于强大,掌控了过多的人口。导致国家的动员力和执行力受到很大的削弱。为了维持广袤疆土上的国家各级政权和庞大的军队,国家又不得不对本就掌控有限的自耕农加重剥削,导致这一部分自耕农负担极重——这反过来又为世家的庞大提供了有利条件。

    “文彬,查抄虞家的事情是你全权负责,如何?虞家的农奴过得比我大吴的自耕农要好吧?”

    “哎,陛下,虽然臣很不想承认。但事实上,查抄下来,虞家的农奴整体的身体状况,比我大吴的自耕农要好很多。别的不说,我们这次查抄虞家,将虞家下属的十五万佃农农奴转隶为国家编户后,这些家伙全都唉声叹气,个个都心怀不满。”

    “所以啊,这两样东西,对西蜀来说是救命的。对我大吴来说,还真的不算啥。”

    “那陛下的意思是不要这两样的东西,也不给西蜀粮食了?”

    “当然不是,要肯定是要的。虽说西蜀把这两种东西广泛种植后,其良种外流是肯定的。顺民的典校也能迅速的把这些东西都取回来一些。但是这样做,种子的数量就太少了。我大吴拿来后还需要好几年来育种,真正的全国推广,不知道是多少年之后了。所以,诸葛京这次带来的东西还是要的。毕竟,亩产提高后,我大吴百姓的日子多少还是能好过一点的。”

    “那陛下真的要出粮食给西蜀?陛下,需知西蜀现在拿下雍凉,国力已经在我大吴之上了。也就是现在碰到了天灾,不然不会如此窘迫。若是借着我们的粮食,西蜀缓过了这口气……”

    “呵呵呵,朕就是要让西蜀缓过这口气。”

    “陛下的意思是?”

    “西蜀强秦之势虽成,但也只有一个大概的雏形。一个应对不好,他们吃进去的全都会吐出来。若是那样的话,晋国又会一家独大。到时候,极度削弱的西蜀就不再是晋国的心腹之患。我们反而会成为晋国的头等目标。而且,经过这一年的北伐以及前年的西陵之战,朕算是明白了。我大吴缺马,骑兵一直都很孱弱。在北方的战事上一直都很吃亏。而西蜀又占据长江上游,使得我大吴的长江防线极不完整。如果西蜀没能挺过这一口气,被迫收缩回益州。那么,不管是晋国把我们当做主要对手也好,抑或晋国仍然要坚持先灭西蜀再灭我们也罢。都对我大吴极为不利。”

    “原来如此,陛下高见!”当万彧等人还在傻乎乎的云山雾里不知所谓的时候,张悌第一个反应了过来。

    “嗯。”赞赏的看了张悌一眼,孙皓继续说道:“朕最近非常认真的反思了我大吴立国数十年来的各项征伐。总的来说,朕以为,当年周郎的拿下益州,全具长江的战略,才是最符合我大吴的战略。但要拿下益州,就应该让西蜀缓过这口气。如此,晋国才会真正的与我们结盟,并对我们进入益州乐见其成并积极配合。而西蜀缓过这口气后,可以预见的数十年内,也会把晋国作为主要目标。到时候,我大吴就有机可乘了!”

    至此,孙皓的战略已经非常清楚了:一、晋国这时候为啥要和我们结盟?不就是西蜀强大了吗?若是西蜀再次弱小,晋国肯定又把我们当敌人。二、我们吴国直接北伐荆州、徐州什么的这么多年了,就没成功过。为什么不换一个方向,重新把周瑜当年的方略捡起来,去拿益州呢?三、要拿益州,肯定需要西蜀握有雍凉。这样一来,西蜀的力量会分散,而且其主要精力都在应付晋国。我们就可以趁虚而入。四、若是我们拿下益州,而西蜀保有雍凉。那就是最美的战略局面了。

    “还有,刚才诸葛京最后一段话你们都听明白了吧?”

    “听明白了,陛下,这是对我大吴的威胁!这匹夫甚是无礼!”

    “呵呵呵,国家之争,无谓礼节。朕对这个不看重。但是诸葛京这威胁倒是实打实的。文彬,交州的叛乱现在还未彻底平息吧?”

    “臣惶恐,大的战事是没有的,小规模的叛乱仍有不少。”

    可以说,交州的叛乱从东吴建国一直持续到其灭亡。究其原因,还是一个:东吴要这里的土著变成国家的自耕农或者世家的农奴,而这里的土著不干……这样的局面,其叛乱当然永远不会停止。

    “所以啊,我们这时候给西蜀粮食,能够迅速的获得大量的良种,又能帮助西蜀缓过这口气,让西蜀为我们吸引住晋国的注意力。如此在吴晋结盟的过程中,晋国才会更多的让利给我们。而西蜀拿了我们的粮食,短时间内交州叛乱的那些土著将不会得到西蜀的帮助。所以,这样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陛下高见,臣等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