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小说网 www.banshu.net,最快更新从陈桥到崖山最新章节!
但却暗中派人去完颜璋的住处偷走国书。而为堵住完颜璋的嘴,赵昚又不惜重金贿赂对方。29日,完颜璋入见。啊?问我国书呢?我…不知道啊!
淳熙元年(1174)1月22日,交趾国入贡。宋孝宗大喜,赐国名安南,加封李天祚为安南国王。
完颜璋之事很快就被查清。2月5日,金世宗下令将有辱使命的完颜璋杖责150、除名、以所受重礼入官。宋金关系再度紧张。赵昚再次命人入蜀,催促虞允文起兵。
赵眘最近短时间内接连阅兵三次,规模一次比一次大、赏赐一次比一次多,参阅兵力最多时接近3万!
这是庞大的兵力…更是庞大的开支!皇帝做着这些时心情激越,越飞越高,觉得和九天之上的自己梦中目标越来越近了。于是总不断地和虞允文通信…
内容是催促!什么时候出兵?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出兵、还是按原计划蜀川先出兵?虞爱卿,你定不要让朕失望啊!
“靖康之耻,当与丞相共雪之”“若卿出兵而朕犹豫,是朕负卿。若朕在江淮举兵而卿不动,则卿有负于朕”这样的话不可谓不重,于虞允文来说,更是重若泰山!无论谁,都会认为虞允文将欢天喜地、无法遏制地迅速出兵,绝不会出现让皇帝等着急的情况!
可偏偏就这样发生了!虞允文入川17个月多,居然一直按兵不动!
宋孝宗赵眘一直等到怒火中烧!从怀疑四川的军政环境到怀疑虞允文的本质本性!这位虞爱卿还是几年前挽狂澜于既倒、敢独身屹立于残暴金主面前的那个人吗?
所有知道内情的人也做如此想!直到1174年2月16日,虞允文在蜀川病故。师未出而身先死,南宋名相比之当年的蜀汉丞相还要悲剧!
可却没人为虞允文悲伤!包括赵眘在内,南宋帝国对虞允文的死报以不解和郁闷!这是为什么呢?是四川那个地方邪,每次北伐都会拖南宋后腿?还是说虞允文把大家都骗了?
想到了骗。赵眘的怒火里夹杂了无数痛苦回忆。为了再次北伐,他做出的努力实在太多了!包括节省下任何一枚铜钱增厚国库,包括为此被臣子们嘲笑“陛下不过被数文腥钱作使。何不试打算得几番犒赏”讽刺他攒下的钱别说支撑北伐,连给军队打赏都不够…天可怜见。他攒点钱容易吗!
包括他以身作则,带动全民练武。他先是射箭,成绩很好,一连几个月都稳定在高中靶率。直到某天突然间用力过猛,把弓弦拉断,反弹回来的弦把他眼睛都打肿了,半个月没法上朝。
还有就是他突然间有了个习惯,开始拄拐!那是一根颜色深沉、造型古朴的木杖。赵眘宽衫拄杖而行。姿容高古,颇具风度,这让文士集团们非常欣赏,很想效仿…
某天,赵眘出行很急,突然想起木杖没带,连忙派人去取。去的是太监,本想着一根木杖有几斤?轻松就会带走?结果入手才发现:重得惊人!那是铁杖!
皇帝每时每刻不忘抵砺自己,使身体健壮、意志坚强,从自身出发。足以支撑北伐的消耗…
再如他为了理顺内部,每天处理海量的公务,某天实在累到极限。没法再沉默了,对身边臣子说了一句“朕每天都要游行全国一周啊”意指全国公文每天都处理一遍…
这些都为了什么!可虞允文把一切都耽误了!怒火难遏,赵眘做出一让人震惊的举动:对虞允文之死,南宋官方不赐谥、不赠官!
其实单以采石矶大捷,虞允文就该终身享受英雄待遇!他死后待遇如此刻薄,让人不禁想起符离之溃后,赵眘对李显忠的处罚:剥夺一切职务、没收一切财产、收回一切荣誉…直到气消后回头看,才明白处理得太过了,再给予补偿(赵眘对李显忠是爱之深、恨之重。北伐前对李显忠有多高期望,破灭后就转化成多重的怨念。可稍过一会。赵眘就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个人情绪夹杂进去太多了!他把李显忠召回。授以浙东副总管之职,赐银3万两、绢3万匹、绵1万两,发还家产,在绍兴为其建造府第,以示补偿)
虞允文的身后事也是这样,赵眘要在四年后检阅四川军队时,发现全都是精壮士兵,军械物资也极其充沛,才意识到虞允文入川干了多少实事“此虞允文行沙汰之效也”
虞允文不是不想北伐、更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要做的事太多了!为战争必胜、为了在整体国力不如金国的前提下必胜,虞允文不能允许自己没有把握、只凭热血!
一生尽忠过劳死,死后真相无人知…整整四年过去,赵眘才明白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多么的伤人。宋廷追赠虞允文太傅、赐谥号忠肃…
虞允文死后,赵眘举目四望,看不到半个能理解他的人,更弗论支持帮助了。这让他举步唯坚,时间长了,就变得渐渐的懒散…
不懒散又如何?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没完没了的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中体会到兴趣的。时间是最可怕的大杀器!搞得久了,谁都会体力不支…
从这时起,赵眘的心收了起来,他会专心凝视自己的儿子、媳妇、孙子们,比较谁更优秀…时不时还会去探望“老爹”陪赵构在天竺寺、玉津园等临安著名旅游景点散步…
日子一天天过去,宋、金之间越来越和谐美好,中原、江南、塞北一片平静…大理、西夏、吐蕃一片平静…这世界几乎陷入一梦境般的理想国度,仿佛战火、鲜血、死亡等丑陋凶恶的东西都统统不见了!这可能吗?
世人不会知道:在这片无比广阔的平和之外,还有一个男孩正在受苦。这个男孩远在极北之地的苦寒草原上,他就是孛儿只斤.铁木真!
也速该死后,铁木真一家在“穿着百结的衣服、扎着破乱的裙子”的母亲诃额仑带领下,拾野果、掘草根、挖野鼠洞的草籽度日。运气好时能在斡难河水里钓上几条鱼来…
这几条有限的鱼,引起了铁木真家族内部第一次流血事件,也是蒙古人传统的第一次上演:兄弟相残!
铁木真的异母弟弟别克贴儿好几次抢走铁木真的同母弟弟合撒儿钩上来的鱼。合撒儿大怒。声称他再抢,就要与他比箭!合撒儿是未来蒙古军队里最强的神射手。与后来举世闻名的神射将军哲别不相上下!这时他虽很小,但已能挽硬弓、射长箭!
铁木真很警惕,一直留神弟弟们的举动。可某天事情还是发生了!合撒儿的鱼再次被抢走,合撒儿搭弓上箭,喝令别克贴儿停步…
等来的却是别克贴儿率先射来的箭!合撒儿躲了过去,随即还射。这一箭正中别克贴儿的要害,而铁木真的箭也到了,他本意是想射别克贴儿的肩膀。让别克贴儿的箭射偏,却不料也中要害,加速了异母弟弟的死亡…
事发瞬间,孩子们都吓呆了!很多年后,铁木真成为举世无双的大汗,威名震慑世界,可临死前,他只记得弟弟死时眼中的凄慌!这是他一生杀戮的开始!死者居然是他的弟弟,而原因只是一条鱼而已!
事后母亲的责备、自己心灵的折磨,让他在野外跪了一天一夜。他发誓会待另一个异母弟弟别勒古台像同母弟弟一样的好…
心灵似升华了?可另有一传说,当铁木真站起身走向帐篷时,轻轻对合撒儿是这样说的:以后我们就要这样对待敌人!不等他拔箭。先射死他!
这就是上天赐予铁木真的路,与赵匡胤是何等的不同啊!赵匡胤一家历经最黑暗动乱的五代十国,契丹人都曾攻破过他家居住的城池,可从始至终,一个家人都没死。这让赵匡胤的心境平和,能理智对待自己和敌人。却怎能要求铁木真也这样的宽厚仁慈?他早年每隔一段日子,就要经受一次剧烈折磨!蒙古人的传统将不断上演:兄弟相残(不管是同父同母、同父异母的兄弟还是结拜的干兄弟)
3月17日,金世宗完颜褒正式改名完颜雍,诏告中外。这也成为“小尧舜”在历史上最后留名的名字。
宋金关系紧张。金廷上议论纷纷,谓午年必用兵。宰相纥石烈良弼说“太祖伐辽在甲午年(1114)。太宗克宋在丙午年(1126)。今又是甲午年,宋人又夺我国书”为避免开战。金世宗主动再派刑部尚书梁肃为宋国详问使。26日,梁肃进入宋廷。这时已丧失底气的赵昚终于接受了受国书礼。梁肃回朝,金世宗大喜,当场就要提拔他为执政大臣。纥石烈良弼反对“梁肃可相。但使宋还即为之,宋人自此轻我矣”乃止。
10月1日,金世宗追思大金创业艰难,循汉宣帝麒麟阁、汉光武帝云台、唐太宗凌烟阁旧例,特命在衍庆宫圣武殿绘功臣画像。当时共有21位功臣入选:斜也、撒改、宗干、宗翰、宗望、宗弼、习不失、斡鲁、希尹、娄室、宗雄、阇母、阿离合懣、迪古遒、蒲家奴、撒离喝、斡鲁古、习室(以上都姓完颜)、尼楚赫(金史上称银术可)刘彦宗、韩企先(两人为辽籍汉人)
11月23日,右丞相曾怀被罢。25日,叶衡上位为左丞相兼枢密使。叶衡由一小小的知县,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完成了华丽的草根逆袭。尤其在今年这一年内,先是4月被提拔为签书枢密院事。再是6月升参知政事。再是11月15日兼知枢密院事。10天之后又升为百官之首。如此的三级跳引发朝论大哗。大家都说他是皇帝亲信、小人曾觌的亲信。
淳熙2年(1175)1月,前宰相梁克家、曾怀,因“擅改堂除”的罪名被降为观文殿学士。
4月,茶商赖文政在荆湖北路起义,转战荆湖南路、江南西路。官军数败。朝廷命江州都统皇甫倜前往招降,旋又命鄂州都统李川调兵镇压。6月,赖文政的起义军日益壮大,甚至蔓延至广南东路。江南西路总管贾和仲出兵,为其所败。于是由叶衡推荐,赵昚任命辛弃疾为江南西路提点刑狱使,节制诸军平叛。7月28日,赵昚下诏“贾和仲合行军法,然其罪在轻率进兵。朕观汉唐以来将帅被诛,皆以逗留不进或不肯用命。今和仲正缘轻敌冒进。诛之,恐将士临敌退缩耳”于是8月8日,贾和仲被除名,流放广南西路的贺州。9日,赵昚下诏免去湖南、江西被寇州县的租税。
宋孝宗再一次要宰执大臣推荐出使金国、去交涉河南陵寝地的使者。叶衡推荐了汤邦彦。于是29日,汤邦彦被任命出使。但汤是个胆小之辈,实在不想接这个差事。于是他恨叶衡排挤自己,就向皇帝打小报告说叶衡有讪上语。皇帝大怒,于是9月17日,叶衡罢相。
13日,高丽西京留守赵位宠叛乱,以慈悲岭至鸭绿江40余城叛附于金。金世宗不受“朕怀绥万邦,岂助叛臣为虐”下令将赵位宠派来的使者绑了,押去交给高丽王。不久赵位宠叛乱被平定、赵位宠本人被杀。
闰9月,辛弃疾诱杀赖文政,平定茶寇叛乱。10月1日,朝廷赏功。湖南、江西、广东各路监帅,皆黜陟有差。
12月17日,宋孝宗下旨:明年太上皇圣寿70(虚岁),自己将于立春那一天去德寿宫行庆寿礼。并大赦天下。
由颜度建议、龚茂良上书,宋孝宗决定将左藏南上、下两库并为一库;封桩上、下两库并为一库。
本年,在7年前完成太祖至英宗五朝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之后,李焘又完成神宗、哲宗两朝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