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军机内阁

绝路V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板书小说网 www.banshu.net,最快更新宋扬天下最新章节!

    上京城等大城市丝毫没有受到出兵南征的影响,甚至与去年相比,显得更加的热闹。人口流动量十分巨大,每天进出上京的人超过了十万,比世界上其它国家一个城市的人口还要多。

    不过,大宋乡村和一些小城市受到冲击就比较大了。四十万大军出征,四十万百姓随同,这样大规模的征战对于大宋来说还是头一遭。很多人家都有子弟在军队服役,自然心中颇为牵挂。而近四十万保甲军的家属则要伤感得多,因为这一走,可能就不会再回来了。虽然朝廷许诺了富贵,但是富贵险中求,埋骨他乡的可能不是没有,毕竟这是去打仗。

    另外,因为与四百万石粮食要调到前线,大宋的粮价再次提高了不少。许多在工坊中做工的工匠很多都受粮价持续走高的影响,合伙到乡村购置田产,开办农场,种田的收入竟然超过了务工。

    原本反对变法,反对丈量土地田产的地主豪族,却因此大发了一笔,出售粮食的收入远远超过了开办工坊。这样的情况,让政事堂颇为喜悦,因为政事堂的大部分大臣都是农本主义者。只有赵顼和王安石颇为忧虑,害怕辛辛苦苦开办的工坊倒闭。

    赵顼和王安石的忧虑有点过头了,虽然大量的人口又重新流入到农业领域,然而这不仅没有导致工坊倒闭,反而促进了工坊的壮大。工商业发展过快可能导致的泡沫问题得到了缓解,许多工坊都在兼并中走向强大,有很多的大工坊出现。传统的手工业作坊正在向大工厂迈进,而大工厂有人才有技术有资金,走的是企业式规模化的发展方式,这进一步提高了工业的抗风险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重要的是,随着中华帝国的成立,各国都在展开大开发行动,大宋要兴建大量的水利工程,对各种工具的需要也越来越多。商品的降价,以及商品的大规模生产,正好相得益彰。

    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对于大宋百姓来说,这次出兵远征就是为了更多的粮食。而皇帝已经许诺过,远征胜利,粮食价格虽然不会暴跌,但是工匠的工资会翻几番。这意味着粮食涨价让农民赚钱的同时,通过战争胜利,朝廷会给工匠更多的福利和补贴,在工资之外,提高工匠的待遇。

    粮食持续涨价,让周边各国的粮食也大量流入大宋,因为中华帝国的成立,各国对粮食的出口已经放松了。粮价的高昂让食品加工业发展了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粮食不会远途交易的惯例,持续增长的粮价,让粮商想尽办法克服长途运输的难题。而政事堂也出台了政策,凡是粮食交易,不征过税。

    不过,现在的赵顼却没空理会这些事情,更没有心思下民间去了解民意,看看百姓是怎么看待这次远征的。因为远征印度已经是既定的事实,是大宋现在唯一的选择,赵顼更关注的是政事堂怎么安排军机内阁的人选以及制定征服印度地区后的管理办法。

    四十万大军出征,四十万百姓相随,这样的规模,要处理的后续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大宋的官吏将士没有一个能闲下来的,都好像在和老天抢时间似的。这也没有办法,赵顼这样的皇帝监督着,督部铁臂卫暗影卫职方司都在严密把关着,不做事的后果就是被罢职还乡。

    上京,政事堂大院,会议厅。赵顼用手指揉了揉太阳穴,一脸疲惫地说道:“吕惠卿不能出任内阁首辅吗?薛向怎么样?”

    大宋严重缺少指挥过大部队作战的名将,导致这次组建军机内阁找不到一个良将。赵顼有点怀念仁宗朝了,仁宗一朝文武辈出,唐宋八大家,宋朝占了六个,而这六个都活动在仁宗一朝。而狄青这样的千古名将也是自仁宗一朝。

    国危思将,国难思相。如今大宋国力蒸蒸日上,却十分不稳固。仁宗一朝的余荫还在,赵顼还有司马光王安石这样的良相。宰执的储备也十分雄厚,有苏轼苏辙两兄弟,有蔡京蔡卞两兄弟,有范纯仁韩忠彦这样的名臣之后。还有章惇吕惠卿许将等人。

    可是,良将就严重缺乏了。这和大宋原来的崇文抑武的兵制有很大关系,宋朝兵制最大的编制其实是指挥,一个指挥才五百人。到了打仗的时候,才临时拼凑起来,安排文臣统兵。

    虽然赵顼后来改变了兵制,提拔培养了很多将领,但是时间太短,大部分将领都没有指挥过大兵团作战。现在倒是有三个重量级的良将,王韶熊本郭逵。然而,这三个人都已经有了安排,政事堂少不了章惇郭逵坐镇,黄头回纥青唐吐蕃那里也少不了王韶熊本坐镇。

    肖一远只是精通海战,李常是个书生,这场大规模的决定国运的战争不可能完全交到他们手里。赵顼倒是想提拔吕惠卿,可是吕惠卿没有战功,年纪又轻,论才干,他不会输给章惇。可是章惇在平定西南夷一战中,立功无数,战功显赫。

    “圣上,薛向精通财政,可以做内阁次辅。吕惠卿现任成都府知府,成都府路要扩大,少不了吕惠卿这样的干才。军机内阁首辅就由燕达出任,燕达在西军戎马半生,战功无数,可以担当这次大任。”司马光推荐道。

    其实,大宋还是有不少人才的,储备的文臣有:周士隆李稷刘奉世许将蔡确吕大防安焘郑雍王彦叟刘挚蔡珽傅尧俞。这些文臣即便以后不会做到宰执,但是进入政事堂是一定的。储备的武将也有很多,不过都很年轻,有:宗泽种建中种朴折可适侯蒙王厚王舜臣李清臣。其中宗泽种建中侯蒙王舜臣四人非常优秀,他们都是十九岁,但是有万夫不当之勇,年纪轻轻便勇冠三军。重要的是,他们不仅是猛将良将,更是帅才。

    而司马光推荐的燕达,虽然也是一名良将,但是没有帅才,在赵顼心中和刘延庆张存王文振景思忠林希范百禄张诚韩存宝秦贵寇伟曲珍种谔种诂等武将是一个等级。赵顼自己选拔出来的十大骁将也都只是良将等级,不是帅才,更不是狄青那样的千古名将。

    很多穿越小说,动不动就造出了名将。然而此时,赵顼才切身体会到了人才的重要。而人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赵顼自己提拔出来的人也不行。那些留名青史的名将更是百年难遇。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赵顼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商讨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政事堂各个成员推荐出来的人才大都被赵顼否定了。这样的征战,赵顼需要千古名将来统领,才能最大程度保证这次征战的胜利。豪赌国运的战争,绝对不能草率。

    赵顼敲着会议桌,在思考着人选的问题。文彦博倒是一个非常好的人选,可是年纪实在太大了,而且还是君子党,南征印度可能要用到历史上蒙古人西征的手段,非常血腥,文彦博这样的君子是不可能同意那样打仗的。

    政事堂会议厅安静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赵顼下了下决心,开口说道:“内阁首辅就由章楶出任,薛向周侗出任次辅,肖一远李常方腊种诂许将王存燕达翟恩赵挺之王彭年十人出任内阁群辅。另外四大学府要各自组建一支十人的参谋团,随军出征谋划,大食学院,让安萨里组建一支翻译参谋团,由蒲元乙出任将军。就这么定了。”

    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赵顼下定决心,由章楶这个文臣来统兵。毕竟赵顼知道,后世之人将章楶的用兵能力和成吉思汗和比较,都是用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来形容。这样高的评价之下,即便现在的章楶没有打过一次仗,没有带过一次兵,但是赵顼还是要用他。

    薛向有财政之才,处理好战争之时的后勤问题正合适。周侗是大名人岳飞的义父加师傅,岳飞那么牛,周侗怎么可能差?其它群辅都是文武各占一半。

    军机内阁不仅仅是指挥大军征战,还要提供粮草,管理被占领地区,可以说是军政一把抓的。

    “圣上,章楶现在是金州知州,他从来没有带过兵,也没有过特别大的政绩。”司马光劝谏道。

    对于升迁如此严格,才是造就仁宗一朝人才济济的根本原因。升迁越是严格,越是可以得到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只能在紧急关头,如果平时这样,还成了风气,只会让钻营之人找到漏洞往上爬,从而阻挡了真正的人才升迁。

    在历史上,王安石为了变法,破格提拔了很多新人,正是因为破格太多,而且还是一次性破格。这样就破坏了严格的升迁制度。虽然王安石也很无奈,若是司马光支持他,他那里用得着新人。变法失败后,旧的制度被破坏了,新的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大批钻营之人进入朝廷,让大宋朝堂急速地腐化起来,导致北宋被金国所灭。

    “不说资历,就说能力,章楶的能力不足吗?章楶有多大本事,是可以看得到的。短短半年之间,金州就打开了局面。不仅巩固对金州的控制,还依靠金州的力量,没有向朝廷要一文钱便大力向澳州推进。内阁有资历的人多了,章楶哪里有不足的,可以补充得来。大宋不仅缺粮食,还却少名将。名将是打出来的,征战印度结束后,就有人才了。”赵顼解释道。

    随后,政事堂就赵顼的人选作出了分析,对军机内阁的任务和战略作出了基本规划,保证军机内阁必须要在政事堂的控制之下,必须绝对服从政事堂的命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