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赈灾(三)

韦云凌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板书小说网 www.banshu.net,最快更新明砖最新章节!

    明砖第三百零二章赈灾“诸位爱卿,这赈灾之粮备得如何了?”

    受小冰河时期之影响,自天启年间起,北方收成年年皆是不好,而南方,虽是富庶之地,但其水稻亦受到了轻微影响。

    听着此话,户部尚书站了出来。

    “回皇上,这赈灾之粮……”

    可话只说到一半便咽下去了。

    “如何?可是有何问题?”皇帝朱由检道。

    “皇上,自元年起,我大明之北部许多地方出现了灾荒,麦子收成极少,而南方虽为富庶之地,但其水稻亦受影响。臣等如今就算是想筹粮,可这粮没法筹啊。”

    户部尚书一言,让一心想改变大明的皇帝朱由检有些束手无策来。

    “难道,诸位爱卿就无其他之办法了吗?!你们可知,韦侍郎因为此事独自一人带上辆马车,一路上用家银换取粮食,前去赈灾。如今,韦爱卿筹到的粮虽少,但人家韦爱卿皆能放弃一切为朕大明考虑。而你们呢?!”

    听后,在下的官员个个皆不知该如何办来,一个朝着一个看。

    “皇上,依臣之见,可在其南方调粮用于赈灾。臣知晓,虽南方亦受其影响,但其影响不大。”礼部右侍郎周延儒道。

    “好,此事便听周爱卿去做。若是国库银子支不出,可用朕之银两。”皇上朱由检下定决心道。

    听着皇上一言,个个大臣觉得难堪了起来,一个看着一个。

    “这……”

    “好了,就如此吧。”

    “退朝!”

    ……

    而此时,正在陕西的柳堂极其饥饿的百姓们,一直皆在等待着赈灾之粮。

    自从那日施粥起,已有五日了,可迟迟未听见何赈灾之粮到来的消息。

    “韦侍郎,这都已经五日了,这朝廷怎还不将这赈灾之粮送来啊?若是再未送来,我们倒能多挺些日子,可百姓们挺不住啊。”

    听着姚知县一话,再看着手中握着的三个馒头和一碗热腾腾的面,顿时有些不忍心吃下去了。

    韦柳堂站了起来,二话不说的便往外面走去。

    苏清露见后,急忙放下了碗筷,跟着走了出去。

    看着热腾腾的面和一旁的拿着的三个馒头,足矣看得出府衙门与外边生活的百姓有何不一样。

    柳堂的面和馒头,还没走多远,便立马有许多饥饿的百姓围观的过来,个个肮脏的手伸了出来,眼神里充满着期望。

    “都饿吧?”柳堂温和着问道。

    只见,这些饿了的饥民们个个皆是点点头,有小孩、有老人、有中年人,样子很是可怜。

    “来,小朋友。这个馒头给你。”

    柳堂将一馒头递给了其中的一孩子。

    刚想递着过去,其余的人见了,皆将手伸出来,抢着。

    “别抢别抢!”

    柳堂看着此幕,有些气愤了。

    这时,苏清露见后,立马将手中的剑拉了出来,喊道:“莫抢!”

    苏清露的一出现,这些饥民方才微微往后退去。

    “听韦侍郎吩咐!不得抢,若是谁再抢,莫要怪我剑不长眼!”苏清露再道。

    韦柳堂看着一旁苏清露的样子,有些微微崇拜了起来,没想到这些年,苏清露成长了不少。听着苏清露的话,柳堂亦无拦着,毕竟他知晓,眼下也是没有何好的法子。

    “来,是孩子的上前来。”柳堂微微笑着道。

    听后,那几个躲在人群的孩子有些害怕,但在其家人的劝说下,方才小心翼翼的上前来。

    “不怕,本官亦是百姓,亦是这穷苦百姓。”

    说后,柳堂看了看着十几个孩子来,将手里仅剩的两个馒头一分再分。

    小心翼翼的一个一个递了过去。

    就在递之时,一脸上脏兮兮,全身破烂衣服的小孩子问了起来:“您以前亦是穷苦百姓?”

    韦柳堂听后,一脸笑容的看向了这男孩,说了句话:“本官幼时,亦是这穷苦百姓,若不是咱们陵县城啊,有位不学银的先生,我这官啊,估计都当不成喽。”

    “您说的话,当真的嘛?”这孩子天真的问道。

    “当真。若是有机会啊,你们想读书的皆可去陵县城找他。”

    片刻后,韦柳堂看着的孩子,微微一笑,好奇的问了起来。

    “你叫何名啊?”

    “张熙”

    听后,韦柳堂微微一笑,摸了摸这孩子的脸蛋,说了起来:“好,若是有机会,争取考个好官,为我大明效力。”

    说后,柳堂将那馒头继续发了起来,一边发着一边不断安慰道:“本官知晓,如今延安府的百姓生活很困苦,就连本官手里的两个馒头,都要分成这么小块。朝廷也在竭尽全力的想办法。乡亲们再多坚持几日,到时朝廷便会将赈灾之粮送来,百姓们到时不再挨饿。”

    听着面前的大官一说,且自己眼睁睁的看着孩子们得到食物,便大声争议了起来。

    “不再挨饿,你们这些官可知,我们百姓都饿了多久了。打元年起,麦子收成不好,朝廷不管,我们百姓只有啃树皮、吃草根,再到后来,树皮、树叶等啃光了,便是啃石头。这期间,饿死了多少百姓们,还有些孩子,饿得骨肉相残,连自己的孩子都下锅里了。等了那么久,朝廷就只派你一官来!”

    说着说着,这中年男子转头看向了其他百姓们,说了起来:“你们说是不是啊?”

    只见,百姓们呼应很高。

    百姓们的苦,柳堂亦是知晓的。若是不知晓,怎会将这自己吃的面连同三个馒头带出来呢。

    “乡亲们,对于此事。本官实在对不住乡亲们了。乡亲们可知,这些年来,我大明北部受其气候影响,许多地方麦子收成惨淡。因此,乡亲们多多坚持,等朝廷赈灾之粮过来。”

    说完,柳堂端起了那碗已经凉了许多的面,看向了百姓们,道:“乡亲们,朝廷赈灾之粮未下来,这碗面大家伙分着吃,再多等等。”

    一话说完,这些百姓便将随身携带的破碗拿了出来,纷纷挪上前来,连那位带头的男子亦跟着一起。

    再说百姓们多,况且就这一碗面,柳堂将这面分之又分,方才勉勉强强分完。

    得到面后,这些饥饿的百姓一口就完了。

    可一口不能填饱肚子,又一男子说了起来。

    “就这啊?我们怎么吃?一碗面,这才分我多少,都不够塞牙缝。我看啊,你们这些当官的就知道贪,不知多少粮食,全装进你们口袋里了。”

    柳堂听着此话,顿时束手无策,不知该如何安慰着。

    一旁的苏清露听着此话,若是幼时,苏清露定会同百姓们一同闹事,可如今柳堂的所为,让苏清露感动了,为韦柳堂说起了话语来。

    “够了!”

    苏清露大喊一声,帮韦柳堂解围了起来。

    “你们可知,这赈灾之粮未到前,这些米是从何而来?!是韦侍郎,用自家大部分银子高价买来的。还有今日的这馒头,这碗面,你们可知晓,这是韦侍郎的饭食。他只不过是想着,让你们能够早日填饱肚子而已。”

    看到苏清露说着这些,怕群众们再闹事,柳堂拉了拉苏清露的手,示意着不要说了。

    苏清露见后,不但未有理会,反而继续说来。

    “我就不明白,韦侍郎对你们百姓这么好,你们这么多人指着他唾骂,是何意思。我以前和你们一样,是百姓,万历年间时,山东的那场灾害,当时我也在,我爹娘都是因为那事而亡的。若是在当年,我定也会像你们一样,看到官就骂就说,可官有很多,好官也有很多,可在今日,站立在你们面前的不是贪官,而是好官!是一位时时刻刻都为你们百姓着想的好官!”

    当苏清露说完这些时,眼里的泪水止不住的流了出来。百姓们听后,什么话亦未说了。

    一旁的韦柳堂看着苏清露的样子,安慰道:“好了,好了。没事。只是百姓们不理解。回去吧。”

    说后,柳堂一手握住了苏清露的手臂,往着府衙门而去。

    “清露,你不必在意这些的。百姓们不理解,我这当官的亦是知晓。”

    “没事,少爷。我不想看着你做好事被骂。”

    而那些站立的百姓这时,惭愧的低下头来,散去了。

    刚准备到府衙门之时,姚知府便走了出来。

    韦柳堂见后,急忙将放在苏清露右手臂上的手拿开来,微微笑着。

    而姚知府似乎是误会了。

    看着韦侍郎一旁的女子哭红的眼眶,再看着韦侍郎笑容容的样子,姚知府微微笑着,说了起来:“没事,下官理解,理解。”

    看着韦侍郎两手空空的样子,姚知府再问了起来:“韦侍郎,方才老夫见你面与馒头不吃,可是拿去给百姓了?”

    柳堂点了点头,应道:“是。”

    “可,韦侍郎如此,不吃些食物,身子可如何行?”姚知府担心着道。

    “没事。百姓们要紧,等何时百姓们不挨着肚子了,本官何时再填饱肚子,其他之时,少吃些,多出来救助百姓。”

    听后,姚知府心里佩服啊。

    “姚知府,本官打算去其他县看看,这府皆如此,那么这县定更凄惨。”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