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发配军前

短头发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板书小说网 www.banshu.net,最快更新一品公卿最新章节!

    叩驾亲征泣种事情,吊然很少亚,可也不是绝对没有皆心六无论是汉高祖还是唐太宗,都曾做过同样的亲征之举。

    只不过朱林的御驾亲征和古人不大一样,并不是躲在几百里之外的坚城要塞中指手画脚,而是真正随军征战。朱林的行辕就在中军,距离前锋不过六十里,按照现在的行军度,也就是两天的路程。一旦开战,这点距离用不了多少时辰就可以到达,到时候朱林就能亲眼见到对手的大军了。这么做确实是太危险了,按照很多随军官员的说法,皇帝陛下大可以稳坐后方,比如凉州或者是大同。这也算是前敌了吧?在这些城池之中遥控军队,照样也算是御驾亲征。

    如现在这般随着大军移动。每日几十里的行军,皇帝的龙体也吃不消哇!

    “联不是出不了宫门见不得风寒的惠帝,和蒙古人打的仗还少么?哪一次联不是在阵前指挥?”朱林看了看这些随驾的官员,冷冷的说道:“血肉横飞的场面联比你们见的多,联为燕藩之时。在张北一战中。也曾跃马扬刀的厮杀过。你们是不是怕联效了汉高祖的白登山之围,成为蒙古人的阶下之囚?”

    朱橡这样亲临前线,虽然可以极大的鼓舞士气,也方便各军各部的直接指挥和协调,但这毕竟有很大的风险。战场上的形式瞬息万变,一旦真有什么事情生,他可是皇帝呀!稍微出一丁点的差错,这些随驾的官员也承受不起!

    “皇上英明神武

    朱橡懒得理会这些一成不变的陈词滥调,有点烦躁的挥挥手:“蒙古人崛起之初,从铁木真到忽必烈,哪一个没有御驾亲征过?联难道还不如蒙古人不成?你们下去吧,联也乏了,”

    看着这些随驾官员躬身退下。朱林再次感觉这些人的软弱和无能。洪武年间初封燕王的时候,一起北伐的那些人物,如蓝玉、汤和、郭兴等人,哪一个不是战功赫赫?一旦听到军情。哪一个不是摩拳擦掌奋勇争先?到了两军阵前,更是勇猛无匹敢打敢拼,什么时候怕过?

    可一个。又一个灿若星汉的名字已经远去,当初追随太祖皇帝,唱着“手持钢刀九十九”的热血英雄都已于草木同朽。

    按照江山带有人才的说法,既然当初太祖皇帝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朱林手中也应该是人才济济能者辈出才对。

    耳事实绝对没有这么乐观。

    朱林以一隅为根基篡位做了皇帝,手中真正可用而又可信的人才少之又少,绝对无法于起身而抗暴元的朱元障相提并论。

    洪武皇帝抗暴元开国大明,皇位的来路最正,但是这个太祖皇帝对于手下的那些功臣也最狠。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清洗和杀戮,终于为子孙铲除了所有可能存在的威胁。建文皇帝的时候,确实没有哪个权臣可以有力量威胁到皇权,而真正打倒建文的却是朱元障的儿子朱林,若是九泉之下的朱元璋知道今天的局面,也不知会作何感想。

    以前没有遗留下多少可以一用的人才。所以提拔新晋后辈就成了当务之急。朱林登基这几年中,也现了几个不错的年轻人。可这些人多是集中体现在理论层面。嘴巴一张讲出来的大道理是一套一套的。可真正办事的时候却打了折扣,难免有志大才疏的嫌疑,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历练。

    年轻一辈的新晋当中,林三洪算是个出类拔萃的人物,无论是在湖广还是扬州,都做出了不小的成绩。虽然做事不怎么沉稳,喜欢一些旁门左道,只要历练几年,还是能够出来独当一面的。但是这个林三洪的忠诚似乎有点问题,这也是朱林不肯放手提拔的重要原因。

    作为一个皇帝,在用人方面最优先考虑的就是臣子的忠诚。林三洪这个人对朱高煦是没的说,但是对于朝廷对于皇帝,能不能象对汉王那样。保持高度的忠诚之心,就很难说了。

    虽说皇帝和汉王是父子,对汉王忠诚就算是对皇上忠心,可这里头还是有很明显的差别。要不是因为这一点,朱林早就下定决心要提拔林三洪了。以林三洪做出的成绩。调到京中肯定会安排到部司衙门,稍微历练几年至少也是个三品。若是放到地方,这种因功而升的官员基本就是个集台级别的了。

    但是朱林没有这么做。

    现在提拔林三洪对朱高煦的助力太大,为了全局的考虑,也要先把此事压一压,最起码也要摆正了林三洪的心思,才好做出后续处理。

    年轻人嘛,也没有见过多少阵仗,以朱林的手段,恩威并重之下,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把这个年轻人收拾的服服帖帖,到时候就可以放手大用了。

    估算这时间,林三洪的扬州知府任期也快满了,朱林这才出任命:“林三洪勤政地方,才堪卓著,特准为军前参议”

    参沁接到朱林旨意之后,林三洪有点哭笑不得了。

    参议这个职务完全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只有参议的职能,却没有做主的权限,打个。不太欠当的比喻,有点象后世的议员,是在中书省任职。也算是朝堂官员了。可早就朱元障还是吴王的时候,就解散了参议府。洪武年间,更是把中书省给抹的干干净净,所谓的参议连个上班的地方都没有。和谁参合谁议?

    参议府和中书省虽然早就没有了,可参议这个官衔还在,只不过已经大不如前。早年的参议好歹也是三品大员,可现在,,只不过有这么个名号,从根本上来说,这个三品大员的官职只是暂时性的,根本就没有权利,与其说是官员还不说是皇帝的私人顾问。

    朱元障解散了参议府之后,若是有什么问题,还是会召集一些“参议”从那个时候开始,参议就成了专家或者顾问,已经不在正式编制之内了。所以这个参议根本就不算是正式官员!

    至于那个产部侍郎,旧灶不其实不错,也很对口六因为林二洪在扬州做出了成绩照部安排一个职位似乎很合理,尤其是这个侍郎衔,已经是三品了。从四品的地方官一下子跳到户部侍郎的位子上。等于连升了好几级”

    最大的问题在于领衔这两个字。

    大明朝的领衔和实授根本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为明朝的爵位制度自洪武后期生了很大改变。非宗室子弟很难获得爵位。尤其是文官,想要得到爵个的话除非是做出了特别突出的成绩,在退休的时候朝廷会拿出领某某衔作为赏赐,这个有点类似于爵位了。

    永乐时期,领侍郎的老家伙们两个巴掌都数不过来,这些领衔的家伙多是朝中老臣,退休之后朝廷为了照顾他们的面子弄了个领什么什么衔的花招出来,有很多还是人死了之后才给的哀荣,这个东西除了剪在墓碑上给人看之外,没有任何作用。

    侍郎衔是虚的,实授的三品参议更是暂时性质,既不是京官也不是地方官,连个可以归口的单位都没有,只要北伐一结束,这个官职也就自动解除。

    这种没有实权的参议其实更像是幕僚,平时可以给皇帝出出主意谋划一些事务,若是干的好,也不是没有立功的机会。可林三洪深知自己的能力,在军事方面无法与经验丰富戎马半生的朱林相提并论。而且朱林如此强势,哪里会容一个虚的几乎没有的参议在面前口水横飞的大谈军国大事?再者说了,朱林身边知兵的军前幕僚就算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吧?怎么会轮得到一个不知军阵为何物的文官胡说八道?

    朱妹给了个三品的官衔,可这个官衔太虚了,还是临时性质。

    官场中真正重要的不是品级的高低。而是权限的大终大明一朝。那些可以左右国家走向的内阁成员也不过是五品甚至是六品的学士衔。可作用却很大。单纯以品级的高低来论,那些内阁成员比林三洪的知府还耍低,可影响却要大的多了。现在的林三洪是三品参议,比内阁里头官衔最高的还要大两品四级,但是真正的权利和影响却是拍马难及,,

    要是手中无权,就是封个一品。也等于是没有!

    林三洪嘴上虽然没有说什么。可心中确实在腹诽。可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谁让人家是皇帝呢!

    在这个事情的处理上,朱林做的很不公道,就是扬州官吏也在暗暗为林三洪鸣不平:赏功罚罪这是官场最起码的准则,朱林如此明显的打压确实做的过份了。

    林三洪心里清楚的很,朱橡这么做并非是针对自己,而是借机按一按汉王的势头,这是代朱高煦受过了!

    按照官场惯例,就算是接到了新的任命,也可以再磨蹭一阵子,但是林三洪却显得很干脆,立刻就做出准备卸任的架势。

    家着肯定要转回老家,整个府台衙门都要给甘雨生腾出来”

    如此一来,白胡子小学生甘雨生反而感觉有点别扭了:“您老大人勿须这么快的离任,下官也没有催过”

    “哈哈,甘老大人,等拜过了印。你就是扬州知府,这府台衙门就是你是官署,我的家眷自然是要离开

    扬州治理的怎么样,甘雨生都看在眼中,自认没有这份本事打造出一个如此繁华的扬州府。可如今朝廷把林三洪“配”到前线,这种明升暗降的把戏是个当官的就能看出来。虽然这种事情不是甘雨生能够左右的,可是作为林三洪的继任者,占了这么大的便宜,总是有一种做贼的感觉。

    保守的甘雨生说道:“既然您老大人要卸任,下官也就只能应了。扬州府中,无论政务还是民情,您老大人都远胜下官,恳请您老大人再给些刮示这可不是什么客套话,而是官场上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在前任面前。新任的官员就算是“晚辈”无论是基于事实还是出于礼貌,都会恳请前任做出一些指导。

    “示什么的就免了吧,这几个月来,甘大人一直都看着呢,应该怎么做想必已经心中有数。”林三洪笑道:“还有个事情,就是关于府兵的,我会解散这些府兵,然后带过…”

    虽然再过一会林三洪就不是扬州知府了,可至少现在还是,抓拿府兵是知府分内的权限,就是朝廷也管不着。而且那些府兵都是林三洪的嫡系亲卫,就算是留下甘雨生也不一定能指挥得了。

    “自然,自然”在我任期之内的账目、书文往来、府库库存,甘大人可以看一看”

    甘雨生急忙说道:“按说下官是应该查看一番的,可这几个月来,早就熟知衙门的情形,这套俗礼能免则免。您老大人若是做假帐贪银子,天底下就没有不贪的了,”

    “那好,甘大人拜印吧。”

    很正式的拜过了印信,交接完了各样官文。交代了一些琐碎之事。林三洪正式卸任扬州,甘雨生成为新一任的扬州知府。

    “府衙之中我私人之物已经装车了。甘大人要不要看一眼?”

    林三洪的个人物品已经装好。按说新任府台大人有权检查一下,看看前任是不是带走了不应该带走的东西。

    规矩虽然如此。可事实上这种情况基本不会生。

    官场上讲究的就是一个和气。前任和现任之间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自然不会拦着前任的车马检查财物。何况林三洪在扬州做出这么大的政绩,就算是有一点灰色收入,也犯不了朝廷的律法。甘雨生急忙揭过这个话题:“您老大人这就要走?下官这就给各衙门的同僚只会一下,给大人送行

    以林三洪的政绩,就是搞一个隆重的欢送仪式也是理所应当,偏偏林三洪显出一幅意兴阑珊的样子,淡淡的说道:“还是罢了吧,我已经到了该走的时候,只希望甘府台能将扬州的繁华更上层楼”

    兰山生很有自知!明的说浦!“越您老大人众种事情下巾涨儿及有想过,只要能守住您老大人打造出来的这点基业,下官也算上对的起朝廷。下对得住黎庶了。下官庸碌一生,从来也没有什么真正的功绩。放这一任扬州知府已是下官仕途中的最末,沾您老大人的光,或许也可以做出一点成绩。等下官退下来之后,脸上总算是有了一点光彩,”

    甘雨生的年纪很大了,又没有什么后台,从京官放到地方,其实已经预示着仕途到了最后,估计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还要留个晚节。这本身就是朱林任命他为扬州知府的原因之一!

    甘雨生等着府台衙门的一些人送林三洪来到码头,这个码头就是林三洪在任期之内修建而成。林三洪带着家眷和府兵,回看了看样子。哈哈大笑着登上渡船

    等渡船行出去老远之后,那些个听到消息的官吏正匆匆忙忙的赶来。却连一句话都没有说上。只来的及看见前任林府台远去的身影,

    林三洪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走了,走的有点凄凉,,

    一直到很多天之后,扬州百姓才知道林三洪卸任的消息。

    从来就是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走了一个大老爷必然会有另外一个大老爷来接管,就好像昼夜交替一般寻常。老百姓本也不关心这些官场上的新旧更替,可一想到林三洪走了。心中总是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怅然,就好像远行之人已经出门。却觉忘记了什么必备的物件一样……

    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人们才会念起林三洪的好处,每每见到林三洪在任期间留下来的那些东西,看着往来穿梭的客商和码头上忙忙碌碌的船只,偶尔会说一句:“林府台在咱们扬州干的还可以吧,只可惜没有留任

    也仅仅是偶然会提起这么一句罢了,老百姓都在忙着过自己的日子。最关心的还是身上衣裳口中食。如今的钱这么好赚,才没有心思还念什么林三洪,有那个。闲心还不如琢磨着多赚几个铜钱呢,,

    同样一个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眼光去看待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林三洪去了实职弄了个虚衔,在郭弗烈看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或许是见过太多的浮沉起落。老郭看的很开:“东家,官场上起起落落的才是正常,那些个一路升上去,没有几个能够稳住的,稍微遇到点什么事情,就倒个稀里哗啦一不可收拾,想爬都爬不起来。再者说了,东家这回加的职衔虽然是虚的,可到军前效命总不是虚的吧?皇上若真的想把东家晾在一边,干嘛还让东家去前线?前线可比不朝堂。不养这种衔高权低的闲人

    “皇上专门把东家调到军前。分明是要给差事的嘛。只要有事情做。有差事办,就不愁立功的机会。天底下最容易建功的地方就是军前了,以东家的魄力和眼光,随便做点什么成绩出来,不比在地方上一点一点的积攒要强许多?”

    大丈夫于马上取功名,于阵前建功业,本就是最快的崛起之路,老郭是老行伍了,说的自然不会错。

    皇帝御驾亲征,在军前行走,立功的机会比窝在地方上要多的多,这是很明显的。可老郭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林三洪的能力问题。

    林三洪那点能力,也不过是倚仗前的眼光,能够布几个局面。因为熟知历史的展和那些高层的做事手法甚至熟知朱林本人,所以才能够做出一点成绩。但是这只适用于政务方面,要是到了两军阵前,这点长处可就用不上了。

    两军对垒之际,林三洪这种不知兵不懂战的文官基本上就是个睁眼瞎。就算献上几条计策,那也是纸张谈兵,朱林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军事,是林三洪最不擅长之处,偏偏朱妹本人就是军事大家,用自己的短处对上朱林的长处,还想着建立功业,就好像是诸葛亮和关云长比刀法一样,还没有比就已经败到家了。

    明明知道前线不是自己合适去的的方,也的捏着鼻子认下来,老老实实收拾行装,准备到“军前效力”

    既然是去前线,肯定得挑选几个得力的“亲兵”这些武家营出来的山民无疑是最佳人选。

    以林三洪的身份,虽然不可能经历什么阵前厮杀,可总也要几个亲兵才感觉踏实,再怎么说那也是前线。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旦真的生了什么不忍言之事,身边连个可以依靠的人都没有,就真的是欲哭无泪了。

    从几十个山民当中精挑细选出二十个精壮得力的作为亲卫,由经验丰富的老兵郭姊烈为头目,总算是有了一支最基本的保卫力量。

    两军阵前才是锻炼男儿的熔炉,只要在军队翻滚几年,见过几次血火。就是顽铁也能成为精钢。一心一意望子成龙的老郭在挑选人手的时候耍了小心眼儿,把自己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填了进来。“皿妹?这个,,他不行吧?”

    细皮嫩肉的郭四妹,那一副柔柔弱弱的样子,要是不脱下裤子来查验的话,很容易让别人误以为他就是女扮男装的“二爷”林三洪挑选亲卫,要的都是孔武有力的壮汉,这种不是男人的男人,还是算了吧

    但是老郭在这个事情太执着了。不住的给林三洪说好话:“东家,你也知道我就这么一个儿子。这小子是嫩了点儿,可在扬州干府兵的时候。三操两会一次也没有落下,我摔打他已经两年多了,比以前大有进步”

    郭四妹这种人,就是进步到天上去,终究也不行。看着林三洪要反对的样子,郭姊烈急忙说道:“东家别看四妹稍微有一点柔弱,可他会骑马呀,到阵前效力,会骑马的兵是有大用处的,千万莫小看了”

    “骑马,四妹会骑马?”在这个时代,一般人很难有机会接触到马匹,林三洪想了半天也没一泌汉郭四妹是什么时候学会骑马管很怀疑众点,旧明在老郭爱子心切的份上,也就点头了。

    这让郭姊烈大喜过望,习惯性的揣了身材瘦小的儿子一脚:“东家这是给你机会呢,傻小子还不赶紧谢过东家?”

    经过这两年多的府兵生涯,郭四妹已经比当初强多了,虽然还是有点扭扭捏捏,可最起码看起来比那么象女人了:“多谢东家,我”我会卖力的

    “是卖命”郭弗烈大吼着:“当兵吃的就是卖命粮。”

    “是,我会卖命的

    包括郭家父子在内的二十个亲卫和林三洪一起,晓行夜宿,差不多走了一个月,终于到陕西都司换了文书前文忘记解释了,明初的陕西和现在的陕西省不是一个概念,所辖的地域也有很大差别,出关口逐渐进入北地草原。

    这次北伐朱林势在必得,动员的人力物力也是空前,光是正式的战斗编制就有十几万之众,再加上个边军和地方军队派遣来的人员,就说是三十万大军也不算有很大水分。再加上运送粮秣、器械、马匹等军用物资的民夫,到底有多少和战争有关的人员已不计其数。自从出陕西以来,一路上到处都是成行接伍的民夫,兵甲相连的军队也不在少数。整个队伍浩浩荡荡。一直绵延到目力所及的尽头。

    也有许多如林三洪这样临时抽调到军前效力的官员,这些人带着随从和护卫,夹杂在”流而过的人群当中缓慢前进。

    因为在陕西都司领了马屁,众人可以骑马亲近,度要快很多。

    郭四妹被他老爹用皮束子捆绑的如同粽子一般,牢牢的“固定”在马背上,,

    “东家,我”是给你说瞎话了,四妹都没有机会接触战马,怎么会骑马呢?不过不要紧,骑马也没有什么难学的。从这里到前线还要走些日子,我担保到前线的时候。我家四妹可以纵马如飞

    林三洪苦笑到:“行了,老郭,你的心思我明白,不就是希望四妹能多历练历练的嘛。反正已经出来了,也不可能再要他回去,会不会骑马也无所谓了,就这样吧!”

    “嘿嘿,多谢东家,多谢东家。哪天我这个儿子要是出息了,我让他给东家磕头!”

    随着人流又走了一些时日,逐渐靠间前线,老郭很有经验的说道:“再往北三日的路程,就是克鲁伦河了。过了那条河就是蒙人的腹心重地。我估摸着皇上一定会在沿河地带驻留,仔细侦测敌人的动向,”

    这就是老兵的经验!

    郭姊烈曾经几次参加北伐,最远的一次曾经到达捕鱼儿海,可每一次到克鲁伦河的时候,明军都会做出一次集结,一来是借机休整,二来是捕捉敌人的主力。因为再往北就是蒙古人的腹心之地,贸然开赴进去的话,是很危险的。

    对于不知兵的林三洪来说,郭姊烈这个百战老兵的经验很有实际作用。一路上在老郭的指点下,也开始熟悉朱橡的战略,比如某部官军为何要驻扎,比如另外某部为何要突进等等,无不是有周密计划和详尽安排,绝对不是一句“兵蒙古去也”就能搞定的事情。

    战争,从来就是一个繁杂琐碎的集合体,需要考虑的面面俱到,哪怕是最微小的漏洞也有可能引起灾难性的后果。

    据老郭的介绍,皇上的这次御驾亲征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更谈不上什么新意,唯有一个“稳”字才是真正核心。

    几十万大军,互相呼应,结成一个巨大的扇面,如泰山压顶一般缓慢推进,要的就是一个“稳”字。朱林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就是倚仗强盛的国力和军队的数量优势横扫草原,至于那些所谓的“迂回穿插”等等战术。根本就不在考虑之内,朱林甚至严格限制军队的前进度。这个用意已经很明显了。

    到是第二日,林三洪等人已经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前线。

    触目之所及,无比是普天盖地的营帐,各色军资堆积如山,成群结队的军兵往来调动,无数传令骑在各个营头之间如穿梭一般飞奔。

    光是在中军的营头里就走了足足一天,隔日清晨才把“林三洪奉旨候调”的折子递上去。又结结实实的等候了多千天的工夫,终于为皇帝召见。

    朱橡的大帐远比想象中的帐篷更加宽大,准确的说就是一座宫殿。帐中还残存着刚刚召开过御前会议的痕迹,挂在顶头位置的地形图还在。一身戎装的朱林正背对帐口。出神的望着地形图”

    “臣林三洪

    “来了啊”朱林转过身子,佩刀撞击甲胄出清脆的声响,略略的扫了林三洪一眼:“起来吧。”

    谢恩。”林三洪站起身来,垂手一旁。

    朱林静静的看着有些拘谨的林三洪,声调放低了许多:“你在扬州任上做的不错,深慰联心。按照规矩就是放到中枢亦无不可。只是你年纪轻轻就放到重位之上未必就对国家有利。所以联还要多给你一些历练的机会,以后也好为国出力”朱林的语气稍微加大了一点,似乎是在强调什么:“也要为君分忧啊!”

    林三洪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很简单的道:“是!”

    “你的眼光联还是信得过,这次调你做参议,就是想听听你的意见。放你在联身边也好拾遗补缺。”朱林说的很自然,语气也很清静:“想必这次北伐的情形你也知道不少,你给联说说

    “臣不敢妄言。”

    “军国大事联自有主张,也未必就听你的,说说无妨。”

    林三洪赶紧做惶恐状,后退一步说道:“臣并不知兵,对于当前情形也是道听途说,军国大事实妄议不的。如今大军深入千里,臣的那点见识于陛下帐外当值的小兵相比,都多有不如

    林三洪很老实的承认了自己的不足。甩个事方面。林三洪确实不行。尤其是这种规模的大战。倾谓刊力御驾亲征,绝对不能站在皇帝面前口若悬河治酒不绝的忽悠。虽然朱林一定分辨得出什么是真知灼见什么是空口白话,不至于象后世的某个大明皇帝那样引起灾难性的后果。可林三洪深知自己的短处,说的越多错的也就越多,最好还是什么都不说了。

    连外边站岗的小兵都不如,这个比如让朱林哈哈大笑:“不错,书生议军国,多惊人之语,却全部都是不切实际的废话空话,你比都察院的那几个书呆子要老实多了。哈哈”

    这么大老远的调林三洪过来,说是来做参议,可林三洪对军事完全就是两眼一抹黑,不可能提供什么有用的辅助作用。就算说出一些筹戈。以朱林的强势和刚慎,肯定也不会听。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所谓的参议就是一个摆设!是朱林为了平衡朝局做出的举措,其实他根本就不需要一个象林三洪这样的参议在身边指手画脚胡说八道。

    朱橡很赞赏林三洪的诚实!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懂就是不懂。至少比那些不懂装懂的家伙要强:“军国之事联比你们都清楚,也不问你了。这次大征扬州报效的最多。这里头你可居功。你在扬州一任,就打造出了宇内形胜之地,给联长了脸面。地方政务和民情是你的长处,你给联说说,有什么心得没有?以奢靡治理地方那一套就算了。说点真东西给联听听。”

    单纯的以战斗力而言,大明王师未必就比北元残部要高,甚至还要低一点。这次大征,朱林可以摆开这么大的场面,如泰山砸卵一般压着蒙古人不敢露面,并非是因为军威强盛,也绝对不是因为朱林用兵入神。而是完全依靠强盛的国力欺负人。

    这次大征完完全全就是用银子堆砌出来的,今次一战,就消耗了大明朝几年来积攒下来的国力。不论胜负,战争结束之后都要休养生息。大明朝到底有多大的家底,朱林比谁都清楚。

    以才网经历过靖难的明朝国力。能够支撑一场这样规模的战争,已经很不容易,所以接下来肯定耍休养生息恢复民生。自然而然就又涉及到了一个“钱”字,这可是林三洪的强项,也是他的拿手好戏。

    只不过林三洪在扬州任知府只是所使用的那种“以奢治国”的方针完全就是旁门左道,也只能用在扬州这样的繁华地域,换在别处稍微差一点的地方,会起来反效果,所以这种方略就是一个特例,绝对不值得推广!农桑为天下之本万物之源,全天下都搞享乐去了,谁还生产?没有人生产了,还享乐什么?

    刚才朱林问道和军事有关的问题,林三洪只能老老实实的说不知道。

    现在为到了政务民生,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回答:

    “以再愚见,我大明国力强盛无匹。若运用得到,足可横行宇内,建立万世不拔的大明国

    一说起“大明国”这三个卓。朱林就有点心旌动摇。

    《大明国》一书中所描绘的宏伟蓝图实在是太诱人了,愈是有野心有作为的君主,就越无法抵抗这种诱惑。

    “亿兆生灵,万邦百国,皆为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联奉天命为天子,当领有天下所有。”想到宏伟的前景和这些规模庞大的北伐,朱林就心潮澎湃:“蒙古残部不敢与联交锋,做狐鼠之态东躲西藏,联已经看到了他的尾巴,这一次定要解决之”

    朱林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失态,稍微平复一下就已神色如常,很自然的坐下说道:“你说你的,联听着呢。”

    “我大明子民数以亿兆计,幅员辽阔地产丰富,每岁之产出为宇内之最。只不过,”林三洪停顿了一下,偷偷看了看朱捷的神色才继续说道:“只不过如此一笔大到不可计算的财力并非在陛下手中,也没有在小民的家中,”

    大明朝拥有当时最繁盛的人口。拥有最肥沃的土地,拥有最先进的生产技术,这一切都是这个民族几千年来的身后积淀。在当时,没有哪个国家或者民族可以在这个方面与大明相提并论。

    当时朝廷的财力还是时时捉襟见肘,从大明朝立国开始一直到现在。每一次北伐之后都要修养几年积蓄力量,无法形成可持续性的实力。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

    “天下资材不在朝廷府库?也不是小民家里”这等于是说大明朝是出于一种国不强民不富的情况下了,朱林很有兴趣的问道:“你说说看,那么多的钱粮资材到底在哪里?”

    “钱,在有钱人的手中,粮,在有粮人的手中

    朱橡愣了一下,立刚就明白了林三洪的这句废话是什么意思,面色变得有点难看,颇为烦躁的挥手道:“好了,就说到这里吧,这不是你一个小小的参议可以妄言之事。军中事务你多有不及,就先到左哨做个转运,联已经给你安排好了。从双泉海到图拉河这一段儿,有二十多个转粮点,你替联把这点粮草看管好了就行

    “钱在有钱人的手中”朱林很清楚这句话的分量,也明白林三洪的意思,但是这个事情牵扯太大,已经和大明朝的根基联系在一起,不是一两道政令就能解决。朱林也经常为这个社会现状所烦恼,可就是没有解决的法子,只能先搁置下来。

    从一开始,朱捷就没有准备把林三洪当真正的参议使用,早早就安排好了一个看管粮草的差事给他。这也算是变相的“配”了。

    双泉海在哪里?图拉河又在哪里?林三洪根本就没有一点印象,只能垂手道:“臣领旨!”

    比:说点废话吧,以前的情节很沉闷,以后会有所改观了,感谢诸位新老读者的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