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小说网 www.banshu.net,最快更新十万个为什么最新章节!
羊皮纸在很多方面都要优于纸草纸。它可以折叠,易于裁剪,并且不怕碎裂和折皱。羊皮纸的这些优点,起初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在使用羊皮纸的时候就像使用纸草纸那样把它卷起来。然而,大家后来终于知道羊皮纸是可以对折的,能够叠成一张一张的,再用线把书页装订成册子。如此一来,很多单页装订成的真正的书终于问世了。
人们先把新剥下来的牲口皮——绵羊皮、山羊皮或者小牛皮浸在水里泡软,然后用利刀将皮上的肉刮掉,再浸到灰汁里。这样一来,用刀刮去皮上的毛就变得容易很多了。接下来,把这种皮用白垩擦过,再用浮石将其打磨光亮。这样的话,一张淡黄色的、两面光洁的薄羊皮纸就制成了。
羊皮纸越薄,它的价格就越昂贵。人们创造性地制造出了一种世界上最薄的羊皮纸,可以卷成一卷,放在一个坚果的壳里。古罗马着名的演说家西塞罗曾经说过,他见过一卷极小的羊皮纸卷,上面整整写了《伊利昂纪》里面的二十四首诗。
把羊皮的边缘切齐之后就得到了一大张羊皮纸。把这张羊皮纸对折两次,然后折成四页,再用几叠这样的页子来订成本子。俄文中的“本子”叫做“тетрадb”,这是从希腊文借鉴过来的,意思就是“四开”。要知道,俄文里从希腊文转移过来的单词可着实不少。
这就很容易搞明白了,为什么“本子”的原字是“四开”的意思,因为本子一般都是用四开的书页订成的。后来,人们不仅把羊皮纸折成四页,也折成八页、十六页。于是,八开、十六开等不同开本的书也就应运而生了。
纸草纸只能在一面写字,而羊皮纸却可以两面写字。这也正是羊皮纸的另一大优点。尽管它拥有如此众多的优点,可却也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才最终战胜纸草纸。刚开始的时候,羊皮纸只是被用来誊写稿子,等到稿子到了书铺之后,还要重新抄写在纸草纸上。所以,作者的着作总是从蜡板上跑到羊皮纸上,再从羊皮纸上跑到纸草纸上,最后从纸草纸上来到读者的手中。
然而,越是到后来,埃及的作坊出产的纸草纸就越是少得可怜了。等到埃及被阿拉伯人征服的时候,纸草纸对欧洲各国的输出也就完全停止了,而到了这个时候,羊皮纸终于成为胜利者了。
不过,这种胜利并不能被称之为光荣的胜利。早在几百年之前,罗马帝国就因北方和东方的蛮族入侵而灭亡了。
昔日里繁华的城市因持续不断的战争而变成了一片废墟。不光是学识渊博的人,就连识字的人都一年比一年少了。这个时候,羊皮纸成了唯一的抄写材料,可是几乎没有什么人能在这上面写字了。
从前替罗马书商抄书的一些大抄书坊早就关门了。因此,只有王宫里面才有能够写出一手既漂亮又工整的好字的抄写员,而这些抄写员的职务通常都是外交文书。另外,在深山老林的寺庙里,你也可以看到一些僧侣为超度灵魂而抄写经书。
僧侣往往会把自己关在一间小房子里,他们坐在高背椅子上,聚精会神地抄写《圣塞巴斯蒂安传》。你从他们的面部表情上一点也看不到急躁。他们精细工整地描写着,不厌其烦,总是把手中的笔一下一下地从纸上提起。他们写字时通常使用笔头削尖开缝的芦管笔或者羽毛笔。而鹅毛或者鸭毛做的笔在那个时代已经开始逐渐流行起来了。
他们使用的墨水也与罗马人或埃及人使用的不同。他们专门为羊皮纸制造了一种更耐用的特别墨水,这种墨水可以很容易地渗入到皮革里面去,而且没法洗掉。因为它是用没食子汁混合绿矾、树脂或者阿拉伯树胶调制而成的。直到现在,人们也常常制造这样的墨水。
有的人认为没食子是生长在树上的果实,可没食子其实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子”,而是生长在橡树的树皮、叶子和根茎里的虫瘿。人们把没食子混合在绿矾溶液里(绿矾是铁在硫酸里溶解后生成的美丽的绿色结晶),于是便得到了一种黑色的液体,之后再把阿拉伯树胶加进去,就变成很浓很浓的墨水了。下面是从刚发明纸的时代的一本俄国古抄本里摘录下来的制作墨水的方法:“把没食子浸泡在葡萄酒里,放在阳光下或者炉灶上。然后把没食子压碎,用一条毛巾滤过黄汁,再把黄汁倒进一个容器里,加入绿矾和少许面粉,用勺子不断地搅拌直至均匀。接下来,把它放在温暖的地方搁上几天,一种质量很好的墨水就做成了。”
浸泡没食子的葡萄酒一定要有很多,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没食子全部浸在酒里。绿矾的加入量一定要适度,要一点一点地加进去。如果写字的时候墨水不够浓,那就要加入一些树胶。这种古代墨水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墨水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因为它有一个十分古怪的特点,那就是用古代的墨水写字,刚写出来的时候是淡灰色的,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才会变成黑色。我们现在使用的墨水之所以如此好用,那是因为里面加入了一些颜料。所以,写出来的字不仅能让读的人看得清清楚楚,就是写的人也看得同样清楚。
我们光顾着谈论墨水,似乎把那位僧侣忽略了。他在开始动手抄写之前,先在书页上把格子画好。他画格子的时候用的是一根表层包着皮套的铅条,而这正是我们现在用的铅笔的前身。这也就难怪为什么德国人直到现在还把“铅笔”叫做“铅条”了。
这位僧侣先用直尺画好两条直线,并且把左右两边的空当留好,接着再一行一行地画上很多条横线。铅条画出来的线段很浅,不过画格子也并不需要很浓的线条。然后,他祷告了一会儿,接着便开始写第一行字。如果他会绘图的话,那他就会把开头的一个字母画成图形式的大写字母。比如说“S”就画成两只公鸡在打架,“H”就画成两个武士在比武。很多抄写员写的大写字母完全就是一幅幅的图画。画出来的图形,有些是人们做梦也想不到的东西,比如长着人头的狮子、长着鱼尾巴的鸟儿、长着一对翅膀的公牛等。总之全都是一些人们从来没有见过的怪物。
这些字母并不是用黑色的墨水写成的,而是用红色、绿色、蓝色等各色墨水来写的。开头的字母往往都是用红色墨水写成的,因此,我们直到现在还把每段文字的第一行称为“红行”,虽然现在的书里所有文字都印成同一种颜色了。
另外,还有一点不同,那就是我们现在在写第一行的时候总是要空出一些地方,可中世纪的抄写员们却刚好相反:他们的第一行一定要顶格写。也就是说,第一行不比其他的各行短,而是比它们都要略长一些。这个僧侣画好了开头的字母,或者干脆让它空着(等着将来让别人来画),接着就一行一行地照着原文慢慢抄写下去。
他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一点也不匆忙,因为只有慢吞吞地写才能避免出错误。那个时代的书都是用拉丁文写成的,可是懂这种文字的人就少之又少了。因此,抄写不懂的文字是很容易出错的。其实,在中世纪的很多抄本中,错误是非常常见的。抄写员要是发现自己写错了字,他就会用小刀把错字全部刮掉。
抄写员当时使用的小刀与我们现在用的小折刀完全不同,它是不能弯折的,刀口又短又阔,形状有一点像树叶。抄写员把字母写得很密实,一个挨着一个的,这是因为羊皮纸很昂贵,让人们不得不节省。要知道,一本用小牛皮制成的厚书,就足足需要一大群牛。有的时候,有些在大路上抢劫到许多金银财宝的豪侠之士,有些在海外旅行脱险回来的商人,有些想祈求圣塞巴斯蒂安神保护自己的伯爵,都会把羊皮纸捐给寺院。然而,这样的事情毕竟是很少的。
抄写员为了节省篇幅常常会把很多字变成缩写。比如说“человек”就被写成“чк”,“люди”被写成“лю”,“Иерусалим”被写成“Им”。
就这样,这位僧侣一周又一周地、一月又一月地进行着抄写工作。想要抄完一本五百页的书,那至少要花上一年的工夫。他的背已经酸痛不堪了,疲倦的双眼不断有眼泪流出来,然而,这个老家伙却对此毫无怨言。因为他认为当他抄写的时候,圣塞巴斯蒂安不仅正在天上看着他,而且在仔细计算着他用芦管笔写了多少个字、多少行以及多少页。他每完成一个字的抄写,就是为自己开脱一重罪孽。可是,这位可怜的僧侣恩多吉努斯的罪孽也实在是太深重了吧!如果他不虔诚地修行,他就会下地狱、进油锅,甚至投入魔鬼的怀抱。
一个小时过去了,又一个小时过去了,他也想休息一下,伸伸懒腰。可是,这是万万使不得的,因为魔鬼总是在他的耳边出着坏主意。不久之前,有一个僧侣说,另外一个僧侣告诉他说他似乎看到过一大群长着老鼠脑袋和尾巴的魔鬼。这些魔鬼是专门来破坏抄书人虔诚的工作的——碰一下他们的手,或者是把墨水瓶打翻,让书的正中间有一大滩墨汁留下来。
最后,书终于抄完了。恩多吉努斯修士欣喜万分地翻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就好像上面有开满鲜花的田野一样。书中的每一页都闪现着红色和蓝色的字母。
为了完成这本书,恩多吉努斯修士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勤劳动!不知道有多少个不眠之夜,他努力地从硬邦邦的床上爬起来,把蜡烛点燃,坐下来辛勤工作啊!小窗户挡住外面的凛凛寒风,百叶窗外呼啸着风声,就像是有人在寺院的坟场里呻吟一样。他的鹅毛笔沙沙作响,在淡黄色的羊皮纸上留下了一行又一行的字迹。等到他临终的时候,看守天堂大门的圣彼得在处理他罪孽深重的灵魂时,会把所有这些在不眠之夜里写的文字全都记在他的账上的。恩多吉努斯最后一次把笔拿起来,蘸了一点儿墨水,不紧不慢地写道:“光荣的殉道者啊,请记住罪孽深重的修士恩多吉努斯吧!他曾经在书中记述过您的伟大事迹。希望您能够帮助他进入天国,解除他的一切苦厄,并原谅他所犯下的罪行。”
在罗斯,抄写员这项工作几乎全是由僧侣担任的。他们用芦管笔在“小牛”上写字。当然,那个时候的“小牛”并不是指小牛肉,而是指小牛皮——一种羊皮纸。芦管笔和羊皮纸都是从拜占廷运过来的,所以造价十分昂贵。而抄写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不仅用笔,还要用到毛刷子。他把开头的字母画成非常美妙的图形,然后再涂上红色或者金色的颜料。在所有的书里,兽形的字母、鸟形的字母和花形的字母都是随处可见的。另外,在标题上,抄写员还用更复杂的花纹——画着难以分开的“细线”——把字母连缀起来。
可以雇用的抄写员在几个世纪之后才陆续出现。
这些抄写员做这项工作的目的已经不是“超度灵魂”了,而是因为别人向他们订货,或者是为了抄书卖钱养家糊口。
书的需求量越到后来越大。终于,图书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了。在书店里,你不仅可以买到福音书和圣礼记,还可以买到小说集和故事书。
城市与城市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因此,很多抄写员干起了抄写商业书信的活儿。
在这个时候,雇用来的抄写员已经没有时间对每一个字母“精雕细刻”了。像我们在书本上和公文案卷里看到的那些简明、挺拔的“标准”字,已经渐渐地为通用的“行书体”所代替,后来又演变成了潦草、粗鄙的速写体。
抄写员的笔尖在纸上飞快地舞动着,极为轻率地就给“p”字母加上了个尾巴,给“c”字母打了个小圈儿。
在把祈祷书抄完之后,雇用的抄书人总是要按照自己的老习惯加上那么几句自己的话作为总结。在他看来,抄书的工作也是一种修行功课。然而,他同时也不会忘记世俗的利益,那就是自己抄书所得的工钱。
比如说,这里有一本旧的德文祈祷书,它的结尾有这样的一段话:“在基督降生后的1475年,圣托马斯节后的12天,这本祈祷书由苏黎世城的市民——列支敦士登的约翰·赫凡尔亲自抄写而成。之所以要抄写这本书,是奉了我的主人福斯那契耶稣会马尔丁教士之命,为了超度他的父母、家属以及所有市民的灵魂。这本祈祷书的抄写费是52古尔登。愿上帝保佑抄书人。”
有些抄书人还在书的末尾加上了轻松愉快的诗句,比如:“这是整部书的结尾,抄书人就要领抄书费了!”
还有这样的诗句:“工作已完,请付酒费。”
那么,用古老的羊皮纸做成的书,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很有可能又是一本又大又重的书,装订十分坚固,封面是用两块硬纸板做成的,外面包上封皮,里面缝上布。
我相信你们任何一个人都不止一次地看过包装如此精良的书籍。然而,你们知道不知道,为什么封面的边缘要突出一点,而你们在书脊上看到的书轴又是什么东西呢?其实,每一件小东西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意义和历史。
在羊皮纸书的时代,书脊上已经出现书轴了,它的作用是遮盖书页装订之后露出的线头。封面上硬纸板的边缘要突出一些,为的是保护书页不受损坏。
另外,为了防止封面磨损,书的四个角上还包着铜皮。
这种四个角都包着铜皮的书,与其说它是书,倒不如说它更像是一个箱子。而且,它与箱子还真有一个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在合拢之后,上面必须要扣上纽扣或者上锁才行。如果没有纽扣或锁,这本厚重的书一定会变得歪歪扭扭的。
最昂贵的书是用彩色的摩洛哥皮或者丝绒来做封面,而且还镶上金银、嵌上宝石。这种华丽无比的书是专门为国王或公爵制作的。其实,不仅是在封面上,它的每一面书页都闪烁着金银的光芒。这种书有几本被保存了下来,它们都是用染成绛红色的羊皮纸做成的,上面还印着金色或银色的字母。时间一长,绛红色都变成了深紫色,银色也发黑了,然而,这些书在以前一定是光彩夺目的,它们闪烁光芒的样子就像日落时分的天空一样。
要完成一本字体工整、装订精致的大书,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决计不行的,必须要六七个人合力才能完成。一个人鞣制皮革,另一个人用浮石将其磨光,第三个人抄写正文,第四个人画开头的字母,第五个人给书配上小插图,第六个人进行校对工作,第七个人负责装订。不过,有的时候,一个僧侣也可以单独把一些小牛皮变成一本字体秀美、装订精致的抄本。
现如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几十本书,可要是在从前,这件事情就很难办到了,因为书是非常名贵的东西。
在图书馆里,人们会用铁链子把书锁在桌子上,免得被人偷走。甚至到了1770年,巴黎大学医学院的图书馆里还有这样上着铁链的书。
直到现在,“讲课”或者“听课”这样的说法仍然存在。而这种说法正是从那个时代流传下来的。因为当时的书籍非常昂贵,学生是根本买不起书的。因此,当授课的时候,就由老师一边读一边讲解,学生的任务就是认真听讲。而“课”这个字的意思就是读书。
胜利者的纸
与纸草纸让位给羊皮纸一样,羊皮纸最后也把它的地位让给了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纸。